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服務跟著農牧民的心思走

  • 發佈時間:2014-10-20 08:29:19  來源:內蒙古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紅艷

  這些日子,察右後旗農信社股份有限公司理事長劉飛軍一直很忙碌。記者推門走進他的辦公室時,他正對著辦公桌上的一個“大傢夥”發癡。

  原來,不久前他去了趟山東壽光,在那裏的農村商業銀行網點看到一種新型支農金融服務設備,覺得很適合察右後旗地廣人稀的農村牧區使用,就試著給聯社訂購了兩台。他辦公桌上的這個“大傢夥”就是其中的一台——“農金通”,即農民金融服務自助終端。

  “你看,這設備除了能存錢取錢辦社保,還能代收電費、水費、話費、燃氣費,而且不僅能刷咱們的金牛卡,也能刷銀行摺子。”劉飛軍介紹,自助終端開通後,農牧民不用再跑上五六公里路去銀行,不出村就能把存取款這些事兒辦了。這兩台測試好後,還要在全旗安裝10台“農金通”,使農牧民客戶享受到24小時自助金融服務,實現 “鎮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電子機具村村通、家家用上銀行卡”的目標,徹底解決金融服務農牧民“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説話間,電話鈴聲響起,“你是哪個村的?想貸多少錢啊?行,我過會兒去看看。”打來電話的是五郎忽洞蘇木五家村村民范志敏,他想幫媳婦申請婦女小額貸款。

  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農信社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新挑戰。一方面,農村金融改革推進、城鎮化逐步深入、國民收入水準不斷提高,為農信社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背景下,影子銀行、民間融資擠佔銀行資金,同業競爭加劇,市場空間縮小,風險成本加大,農信社業務模式和發展模式受到衝擊。“這就要求我們跟著農牧民的金融需求走,農牧民走到哪,農信社就跟到哪,農牧民需要什麼樣的金融服務,我們就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劉飛軍説。

  隨劉飛軍一起來到一樓業務大廳,只見正在辦理婦女小額貸款的臨櫃人員忙得滿頭冒汗。“今天這都算好的了,前幾天的人更多。”正在大廳核對人數和錢數的旗婦聯主任樊彩霞笑著介紹説,“今年我們旗的農村婦女創業貸款到今天一共發放440萬元了,還有900多萬元正在核定發放中。”樊彩霞拍著手裏的厚厚一疊花名冊説,別看這項貸款的錢數不多,作用可不小,它不僅幫助貸款婦女實現了創業致富,還激發了她們掌握技術、提高自身素質和發奮創業的熱情。許多農村婦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章和存摺,在家裏腰桿變硬了,説話也算數了,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地位的提高。眾多貸款創業致富的婦女因還貸及時、信譽評級高,再次貸款時,不僅申貸流程簡化,而且額度也進一步提高。

  這邊,剛才打電話的范志敏和劉飛軍接上了話頭——

  “這會兒貸款想做點啥?”

  “想和哥哥合夥養羊買飼料,手頭錢不夠了。”

  “你媳婦和你一起養羊嗎?你的羊是杜泊羊還是小尾寒羊?5萬小額貸款夠不夠?……小范,明早你再來一趟,先建立信用檔案,別誤了你買羊買飼料。”

  察右後旗農信社只是自治區農信社延伸內涵、拓寬範圍、創新方式,以特色支農模式打通農村牧區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的一個縮影。在城鄉統籌發展進程中,無數個活躍在田疇牧野的農信社,已經成為直接服務三農三牧、支援農村牧區經濟發展的金融“蓄水池”和動力“加油站”。

  現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