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自貿區改革要協同”

  • 發佈時間:2014-10-23 22:30:38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吳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果這些措施都落實到位了,企業融資、資金跨境流通等很多問題就可以基本解決。”説這話的是肖林,他指著一份自貿區新政策清單接受國際商報記者專訪。肖林是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組書記,較早關注和研究自貿區話題的國內學者。

  一年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啟動,肖林表示,一年來自貿區建立了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實行了貿易監管制度創新,推動了金融創新和開放,建立了事中事後監管體系,一年來的改革基本達到預期目標,在全國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標桿意義。

  不過,國際商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不少自貿區企業反映了融資仍難、查驗倉儲費用高等諸多具體問題,覺得改革“不解渴”。“當前,改革還存在新制度之間的銜接不夠,影響了政策落地的效率,在操作層面尚未綜合發揮效益,造成了不解渴的現象。”對於企業存在的一些問題,肖林表示,當前自貿區改革需要加速,關鍵就是做好協同。“自貿區的改革和30年前不一樣,改革需要更大的勇氣去推動。”肖林表示,30年前的改革,沒有太多的規章法律和既得利益集團束縛,最需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而現在的改革則需要突破舊有的格局,需要更多的協同。“制度設計要多聽聽企業的需求,推動企業貿易投資便利化。”肖林表示,自貿區的改革要以企業和市場需求為導向,與國際規範接軌,敢於突破陳規束縛,不斷向市場釋放開放和改革的新舉措,做好法律法規與改革實際相協同。“有些政策即便放開了,配套政策跟不上也是沒有需求的,最終形成政策落不了地的局面。”肖林指出,各部門在政策推進上需要協同。比如雖然中國人民銀行推出金融改革舉措,提供了人民幣投融資匯兌便利、個人跨境海外投資等政策,但如果投資交易不夠開放,實際産生的業務需求受阻,導致目前跨境資本流動等方面的政策難有大突破。“負面清單還可以繼續縮短,縮短至100條以內。”肖林指出,自貿區改革要與國際相協同,根據國際經驗,完全可以提高開放度,最後都可以通過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進行托底。

  肖林指出,目前自貿區的“負面清單”與中美、中歐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聯動不夠,在開放程度、與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等方面還需要加快推進力度,“甚至在文本格式上也沒實現和國際接軌。”而且,服務業試點開放水準仍然比較低,管理措施的透明度也有待提升,比如少用“等”字。

  自貿區內與自貿區外要相協同。肖林繼續舉例説,自貿區金融開放下一步面臨的困難很多是受地域限制,比如匯率市場化,一旦放開,即便通過分賬核算等辦法隔離,也難以完全消除對內地的衝擊,“對已經入駐的銀行來説,受自貿區體量小的限制,銀行改造系統成本高,影響了積極性。”為此,肖林建議允許功能擴區,在其他地區展開第二次試驗,實現自貿區內與自貿區外改革試驗的協調。

  “目前,中央各部委都在積極支援自貿區建設,但由於缺乏統一協調機制等原因,客觀上也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肖林認為,實現這些協同的突破口,在於中央與地方的聯動和協同。“如貨物狀態分類監管,海關監管走在了前面,可以實現有效監管,但相關稅收政策不完善,導致實際貨物狀態分類監管難實現。”

  “關鍵是要擴大中央授權,建立更強有力的協調機構,統一推進改革。”肖林強調説,改革是系統性的、全面的、深度的,開放涉及國家大的開放,需要統一協調。而且,在國際上,自貿園區的建設也都是由中央統一的機構來規劃和推動。

  “對自貿區的評價為時尚早,關鍵是要加快紮實推進改革步伐,自貿區大有前途和作為。”正如肖林在今年6月出版的《國家試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設計》一書中寫道:立足主動順應新格局、主動對接新規則、主動塑造新紅利、主動承擔新使命的戰略要求,上海自貿區將成為中國開放型經濟升級的引領區,成為中國深耕亞太戰略的先導區,成為我國保稅區轉型升級的示範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