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川東北經濟區核心增長極 達州奮力起跳
- 發佈時間:2014-10-21 07:32:51 來源: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搶抓機遇、奮發攻堅、重點突破、加快發展……達州站在川東北經濟區核心增長極這一新的歷史起點上,披荊斬棘、奮力爭先。
從川東北經濟區的謀劃到川東北經濟區的規劃,再到省政府對川東北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出爐,歷時一年多。在這一年多裏,達州奮力加快地區經濟社會轉型升級,集聚推動川東北崛起、達州振興、富民強市的核心力量,著力建設幸福達州,共謀川東北經濟區加快發展之策。達州發揮出川東北經濟區核心增長極炫目的光彩:承接機遇垂青、內陸開放前沿、改革創新制高點……
達州正在帶動川東北轉型發展走向新一輪“聚”變,深刻地改變著川東北地區,推動著川東北經濟區向更深更高層次發展。
□唐啟兵/文 達宣/圖
承接機遇垂青融入成渝經濟“大棋盤”
2006年7月,“中國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落戶達州。達州境內天然氣儲量達3.8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5500億立方米,被譽為中國天然氣能源産業“第三極”。隨之,中石化、中石油、齊魯石化等能源巨頭齊聚達州,在達州建設龐大的天然氣産業集群。
2011年5月,《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出爐,達州作為唯一整體被納入成渝經濟區渝廣達發展帶,建成東北部重要的經濟增長帶,邁向全面融入成渝一小時經濟圈征程。
2011年12月,成渝經濟區建設全面啟動。“打好成渝經濟區建設這張牌,建設渝廣達發展帶。”達州區位優勢更加明顯,發展空間更加充足。
2013年8月26日,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復將達川區百節鎮觀音溝場址作為達州機場遷建工程推薦場址,將擴能升級達州機場。2014年7月14日,《川東北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0年)》出爐,提出“兩核三心四帶”的空間佈局。根據規劃,達州市將成為川東北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將建成1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成為川東北片區和川渝鄂陜結合部區域物流、人流、資金流、資訊流的聚集和輻射中心,輻射帶動整個經濟區及毗鄰的重慶、陜西、甘肅、湖北的相關市、縣(市、區)發展。
達州作為川東北重要的次級綜合交通樞紐,正加快實施“兩航七鐵十一高速”的交通發展規劃戰略,統籌推進“鐵公水空”立體交通體系建設,著力構建功能配套、暢通便捷的區域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體系。短短數年,達渝、達陜、達萬、巴達、南大梁高速公路將全市7個縣(市、區)串接成線成片,比原規劃提前7年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目標。2013年底,達州市境內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88公里,全市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全域融入重慶,與成渝雙核共振”成為現實。
緊抓機遇,達州蓄積了滿滿的動力,面向世界正在騰飛。
改革創新引領釋放發展新動力
“達州有良好的投資環境,是企業投資中國西部的最佳選擇。”每次到達州,安徽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翔都會發出如此感慨。
從默默無聞的西部內陸城市,到如今企業的投資熱土,支撐達州“華麗轉身”的是達州“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精神,有序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創新的強大活力正逐步釋放出來。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堅持用政府權力的“減法”去換取市場和社會發展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推進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方面,推進城市商業銀行增資擴股,成立農村商業銀行並引進戰略投資者,積極試點民間資金組建中小銀行。城鄉一體化改革方面,深化土地管理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培育規範的土地流轉交易市場,具化川陜蘇區振興規劃和政策,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擴大開放方面,堅持以實施開放合作“四向”戰略為抓手,依託緊鄰長江黃金水道地緣優勢和能源優勢,加強與長江中下游武漢、長三角經濟區等沿江地區的經貿聯繫,突出東向發展,將達州打造成長江經濟帶的能源産業帶;加強與成渝兩地的市場對接,強化西向發展,將達州融入重慶和成都,建成成渝經濟區的配套産業基地、川渝經濟合作的橋頭堡、環渝腹地重要的經濟增長極、重慶大都市發展的後花園,加快達州發展;擴大與雲南、貴州和珠三角經濟區的市場合作,開拓南向領域,優化要素配置、升級産業結構,通過産業錯位發展、城市相向發展、設施一體發展,助推達州這個川東門戶城市、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快速發展;承接西安等大都市的經濟輻射,加強北向發展,助推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改革再出發,達州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引領的川東北經濟區“聚”變正在發力!
産業集聚驅動走向新一輪“聚”變
在我國經濟呈現出“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等特徵的新常態下,達州認真研判經濟大局,推動産業集聚區建設,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市場競爭能力,贏得規模效益。
今年以來,達州市經開區産業集聚出現的一個現象,一根根管線,將園區企業串在一起,天然氣、硫磺等優勢資源在轉化流動中,為企業貢獻出最大利潤。
鼎富安凱清潔能源汽車項目、6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生産基地開工建設,物流及終端配套建設項目競相落戶……各個企業競相擴大投資,達州儼然成了商家們逐夢的樂園。
去年,達州市圍繞市域經濟“842”、園區“121”和企業“百十一”這三大總體戰略工程著筆,全市“1+7”産業園區依據要素稟賦分類發展特色産業,達州市經開區建成千億元、5個大縣區各建成200億元、其餘2個縣(市)各建成100億元産業園區;打造5個百億元、40個10億元、100個1億元企業。目前,達州經開區納入四川省千億元園區規劃,大竹、宣漢産業園區納入全省500億元園區規劃。
資本總是涌向活力“高地”。伴隨著改革創新的逐步深入和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項目入駐達州。截至2013年底,達州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57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22.9%,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2個、億元以上項目137個,簽約項目集群效應凸顯。
事實上,産業集聚園區多年發展,昭示了一個事實:集納了産業基礎要素、産業鏈發展環境的産業集聚平臺,正成為達州對接全球産業、沿海經濟轉移的最具吸引力的舞臺。
璀璨明珠——達州市
達州,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建國後置達縣專區、達縣地區,後改為達川地區,1999年6月,撤地建市,名達州,轄通川區、達川區、宣漢縣、大竹縣、渠縣、開江縣,代管萬源市。幅員1.6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90萬,係四川省人口大市、農業大市、資源富市、工業重鎮、交通樞紐和全國聞名的革命老區,素有“巴人故里”、“紅軍之鄉”、“中國氣都”之稱。
達州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4-5萬年前就有人類於此生産生活,文明記載史已有5000多年、建制史2300多年,歷為州、郡、府、縣所在地。土著居民賨人與遷徙而來的巴人自古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華地域文化——巴渠文化。4300多處文物景點星羅棋佈于巴渠大地,眾多歷史名人彪炳華夏史冊,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産世代相傳,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巴山作家群、巴渠詩群、巴山攝影人、大修藝術車間等文化品牌交相輝映,奠定了達州作為川渝鄂陜區域文化中心的堅實基礎。
達州物華天寶、資源富集。全國苧麻、商品糧、油料、生豬、肉牛、中藥材、茶葉生産基地久負盛名,享有中國苧麻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糯米之鄉、中國油橄欖之都、中國富硒茶之都、中國醪糟之都和國家商品糧生産基地之美稱。境內礦産資源28種,天然氣探明儲量6600億立方米,是國家“川氣東送”工程的起點。
達州山水相依、景色迤邐。境內山川縱橫、河湖巧布,叢林浩浩、植被青青,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10余處,被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讚為“西南奇勝”。
達州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是四川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和四川重點建設的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織就立體交通網路,是四川通江達海的主通道、中國西部重要的物流樞紐城市。這裡曾是國家“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已形成能源、冶金、建材、食品、醫藥、食品加工、商貿物流等為主體,門類較為齊全的産業體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