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府將不再直管具體項目

  • 發佈時間:2014-10-21 05:45:4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國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體系將迎來一次優化佈局的“大手術”。由科技部、財政部共同起草的《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即將發佈。政府將不再直接管理具體項目,並將設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構建新的科技計劃佈局——

  如何讓中央財政資金這一“好鋼”,真正用在體現國家意志的科技計劃、項目、基金這些“刀刃”上,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項目管理“九龍治水”、財政資金“天女散花”、科研項目多頭申報、科研人員“跑部錢進”、項目經費缺乏監督等一系列問題,直接關係到國家科技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也關係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能否順利實施。對這些問題,近期出臺的《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將會提出解決之策,被認為是對中央財政支援的科技計劃、項目、基金管理體系的“重構”。為此,《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負責起草這一文件的科技部、財政部相關負責人。

  管理體系:

  用“聚焦”代替“碎片化”

  “兩彈一星”“天河”“嫦娥”“蛟龍”……一系列重大科技計劃,全面提升了我國科技創新的整體實力,突破了一大批制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技術瓶頸,支撐了改革與發展。然而,由於現行的管理體系已不適應當前科技創新的規律和國家發展的需要,近些年科技計劃管理體制暴露出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分類資助方式不夠完善,各類科技計劃重復、分散、封閉、低效,多頭申報項目,資源配置“碎片化”問題突出。

  科技部科研條件與財務司司長張曉原介紹説,科技計劃是全社會科技創新的“風向標”和“指揮棒”,體現的是國家意志、政策取向、戰略佈局和發展重點。中央以科技計劃改革為突破口,帶動科技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將從體制機制上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

  張曉原同時介紹了《方案》優化整合的總體目標——強化頂層設計,打破條塊分割,建立以目標和績效為導向的科技計劃管理體制。

  根據改革目標,《方案》提出推進優化整合的5項原則:一是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政府各部門不再直接管理具體項目;二是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解決目標分散問題;三是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使科技創新更加主動地服務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四是明晰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府重點支援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公共科技活動,並以普惠性政策和引導性為主的方式支援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和成果轉化;五是堅持公開透明和社會監督。

  項目管理:

  用專業機構代替政府部門

  建立科學、公平、高效的管理體系,搭建一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至關重要。

  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為記者闡釋了這一平臺的架構:首先,通過建立由科技部牽頭,財政、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參加的科技計劃管理聯席會議,共同制定議事規則,負責審議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科技計劃的佈局與設置、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委員會的設立、專業機構的遴選等;同時,按照轉變職能的要求,政府部門不再直接從事資金的具體分配和項目的日常管理,而是抓戰略、抓規劃、抓佈局、抓監督,具體管理工作交由規範化的專業機構負責,結合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促進專業機構逐步市場化和社會化;設立戰略諮詢和綜合評審委員會,統一對科技發展戰略規劃和科技計劃提供決策諮詢,對項目評審提出指導意見,對特別重大的項目組織評審;建立統一的評估和監管機制,監督和評估結果作為財政後續支援的重要依據,提高科技投入的績效,多出成果和人才;建立動態調整和終止機制,使科技資源配置能夠根據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優化,適應新的創新部署;為達到公開、透明的目的,將各部門現有的“孤島式”的資訊系統進行聯網,為科技計劃宏觀統籌和資訊公開提供技術支撐,並主動向社會公開資訊,接受公眾監督。

  依託專業機構管理科研項目,是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的改革方向,也是《方案》提出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

  趙路解釋説,從國外情況看,大都由專業機構負責具體項目管理,包括受理申請、評審、立項、實施過程管理和結題驗收等。但專業機構的設置又有多種模式,有的獨立於政府部門之外,有的隸屬於政府部門,還有委託社會化的非營利機構管理。本次改革兼顧現實可操作和未來長遠發展,主要依託現有具備科研管理專長的單位進行改造,形成若干符合要求的專業機構。為規範專業機構建設和運作,《方案》對制定統一的專業機構管理制度和標準,促進相關單位的改革提出了要求。

  計劃佈局:

  設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構建新的科技計劃佈局,是優化整合的關鍵。張曉原説,《方案》提出的科技計劃體系主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基地和人才專項5個方面。5個方面的科技計劃都要納入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中央財政加大支援。

  設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是《方案》提出的重大改革舉措。當前,新科技革命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從“科學”到“技術”到“市場”的演進週期大為縮短,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産業化等階段的邊界日趨模糊,科技創新鏈條更加靈巧,技術更新和成果轉化更加快捷。

  張曉原表示,要適應這一新特徵,必須改變我國現有科技計劃按不同研發階段設置和部署的做法。為此,將整合科技部管理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管理的産業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有關部門管理的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形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趙路説,新設立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將瞄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主要領域的重大、核心、關鍵科技問題,以重點專項的方式,從基礎前沿、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到應用示範進行全鏈條設計,一體化組織實施,使其中的基礎前沿研發活動具有更明確的需求導向和産業化方向,加速基礎前沿最新成果對創新下游的滲透和引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