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太感動人物:一支航太愛心團隊的七年堅持
- 發佈時間:2014-10-20 09:33:48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馬巾坷
2013年年底,一個來自四川省南江縣黑潭鄉元頂村小學的郵政包裹寄到中國航太科工二院25所職工楊靜通的手裏。打開包裹,一縷淡淡清香緩緩飄入鼻翼,一個個手工自製的茶包整齊碼放在紙箱裏,裏面清晰可見一根根細嫩的茶葉。隨包裹寄來的還有一封信,“親愛的航太叔叔阿姨,這是我們自己採的茶,請你們品嘗,感謝您對我們長期的關心和幫助……”。
這是一封來自貧困山區留守兒童的信,稚嫩的語言透出童真的純凈,字裏行間洋溢著對多年來提供幫助的25所職工深深的謝意,樸實的山區孩子用自己的勞動成果表達著對航太叔叔阿姨真摯的感情。
由25所部分職工自發組織設立的捐助貧困兒童愛心基金成立已有七年。七年來,他們堅持為元頂村小學的留守兒童捐款、捐物,將多年來獲得各種獎勵獎金的大部分捐出,為解決山區孩子們的基本生活、學習保障發揮著巨大作用。在愛心基金的幫助下,這所當地唯一的小學幾經撤並,最終保留下來,為留守兒童帶來生活的希望。
愛心啟航
説起25所愛心基金的成立,不得不提該所七室分工會在2007年組織策劃的一次為兒童福利院送溫暖活動。那次活動後,許多職工久久不能忘記福利院兒童因缺少關愛而莫名的惶恐又充滿期盼的眼神。為了祖國的未來,能為孩子們做些什麼?當一筆集體獎勵—800元先進班組的獎金髮到七室職工手裏,大家為這筆錢怎麼使用更有意義達成一個共識:設立愛心基金,捐助貧困山區兒童。
説幹就幹,隨後,一系列的調研、討論、策劃陸續展開。當時,該室已有很多人以個人名義多次參加社會上組織的捐助希望工程、西部母親水窖等公益活動。愛心基金在這片愛的土壤一經播種,很快受到陽光雨露的滋養,發出愛的枝芽。經集體討論決定,愛心基金將捐助對象確定為七室博士楊靜通的家鄉和母校——四川省南江縣黑潭鄉元頂村小學。
元頂村小學位於當地元頂子山腳下,群山環抱,距最近的鄉鎮20里地。來這裡上學的孩子多是家庭條件較差的留守兒童,條件稍好的孩子都轉到鄉上更好的學校或隨打工父母到外地學校就讀。儘管全校僅有4名教師,基本沒有教學用具及設施,卻承擔著周邊幾個村裏孩子的教學任務。
“我是山區的孩子,我能深刻感受到那裏的孩子對於上學的無助,我希望能為我的母校做一些事,我也希望孩子們能通過我對學習充滿熱情,對生活充滿希望……”。説起愛心基金設立的初衷,楊靜通博士強調最多的是,希望人們能對貧困山區兒童多一些關注。
“我們把捐助對象選在那裏,還有一點考慮是便於後期的溝通聯繫,讓捐助者知道每一筆錢、每一件物品都用在什麼地方,讓愛心基金健康成長。”作為發起人之一,七室分工會主席徐予輝在愛心基金建立之初就為它的長期運作作了考慮。
為了將活動持續化、規範化、長期化,愛心基金通過楊靜通博士及其當時還在該校任教的父親與學校建立了長期的溝通機制,定期將經費使用情況反饋給愛心基金,保證經費使用的透明度。
與愛同行
愛心基金需要愛心的不斷注入,才會不斷成長和壯大,才會不斷延伸和擴展。在廣大職工的積極支援和參與下,“愛心基金”自2007年設立之後的連續7年間,實施了30余次捐助活動,捐贈物品涉及圖書、音像、家電、文具、文體用品、衣物、錢款等,為改善山區兒童的生活、學習條件提供了幫助,更讓他們感受到關愛的溫暖。
“我們能為孩子們做的也不多,只是力所能及地為他們解決些實際困難”。2008年3月,在得知學校附近沒有水井,學生們的飲水和日常用水要走很遠的山路取用,學校沒有足夠的資金承擔打井的費用時,愛心基金應需而動,揚帆起航。在與學校進行溝通和策劃後,愛心基金捐資800元給學校挖一口水井,引通自來水到學校內部。
“愛心基金不僅僅是每年定期組織幾次捐款捐物,更重要的是能幫助解決問題。因為我們與學校建立了長期溝通機制,能及時了解到學生及學校的需求,我們的捐贈活動就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更能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歡,我們也能在幫助他人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當得知水井完工,學生們不用再辛苦走幾裏路挑水喝的時候,一位同事説,感覺喝到自己口中的水,仿佛也變的清甜了許多。
除了解難事,愛心基金更多的是做好事,“除了捐贈物資還有什麼可行的辦法能夠更好地幫助這些孩子”。2012年“六一”前夕,七室職工唐曄偶然看到一則部隊為提高士兵生活標準而每天增加一個雞蛋的新聞。“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應該很需要營養,我們也可以給他們每天增加一個雞蛋啊!” 他把這個想法一説,立即得到大家的響應。於是,給留守兒童每天中午增加一個煮雞蛋的捐助活動有條不紊展開。經過大致估算,愛心基金定期將買雞蛋的錢寄到學校,這項活動一直延續至今。
活動開展後,愛心基金陸續收到了學生們的信件,“雖然隔著千山萬水,也從未見過面,但你們的愛讓我們越來越近,你們就是我的親人”。隨信寄來的還有孩子們吃雞蛋的照片,那一張張粉嫩笑臉上洋溢著的滿足與感激,讓人看在眼裏,暖在心上。
愛心基金設立七年間,共捐贈了15053元現金、1台32寸液晶電視和2台DVD、900多本書本、300多件文具、43件文體用品及300多件衣物等。在愛心基金的幫助下,許多孩子順利從小學升到初中,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繼續努力。
愛心永續
經過七年的不斷完善,愛心基金逐步建立起一套規範的流程,能夠隨時方便地查詢與監督基金的使用情況。其中包括,捐贈的錢款和使用細節在當地學校張榜公佈,並反饋給捐助人監督執行;發放給學生的物資要求每個學生在有數額標識的情況下簽字確認,同時附上老師和學生的聯繫方式(電話或鄰居家的電話);對捐助的圖書進行登記造冊,建立小小圖書館,借還圖書需簽字登記等,確保愛心基金有效運轉,每一份愛心都能得到延伸和傳遞。
這七年裏,也有越來越多的25所人參與到其中,從最初發起部門的十幾人捐助到目前覆蓋全所大部分機關、研究室的上百人參與,愛心活動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捐助對象除了定點小學——四川省南江縣黑潭鄉元頂村小學之外,慢慢延伸到其他地方,如汶川地震中的孤寡老人、雅安地震中的受災群眾,愛心向全國各地傳播和延伸。值得一提的是,在愛心基金的感召下,25所職工定向資助的湖南省婁底三中的兩位高中生在去年順利考上大學,其中一名還考上了上海財經大學。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幫助這些山區兒童的過程中,25所職工也收穫著幸福和感動。2013年間,愛心基金兩次收到孩子們親手採摘的茶葉。碧綠的茶葉在水中慢慢舒展開,清香撲鼻。品味著殘留在唇齒間的茶香,不禁讓人感慨,愛心基金也許不能完全改變這些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但讓他們對生活多了一份希望,多了一份溫暖,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愛和正能量。
“王順蘭老師會在每年自己生日的當天,到郵局投遞一個愛心包裹,作為送給自己的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在傳遞愛心的同時收穫心靈的快樂。”25所研究室黨支部書記史小紅介紹説,“愛心基金傳遞的不僅僅是一份愛心,更多地是在表達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它的建立,喚起了更多人的愛心和責任心,對個人和集體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每一次捐贈活動的開展,我們都會以‘航太叔叔阿姨’落款,讓孩子們知道有一個群體在關注著他們,同時也展示了航太人的良好形象。”愛心基金不僅把偏遠山區的人民群眾的心和航太人聯繫在一起,也把我們每一個航太人的心聯繫在了一起。愛心基金資助的不僅僅是一些學生和貧困人群,更是航太人的期許和希望,正如楊靜通博士所説的那樣:“雖然我們幫助的是山區的孩子,但我們更希望能留住在那裏任教的老師,他們才是孩子們實現未來的希望。”
欣慰的是,我們能夠看到愛心一直在傳遞,在輻射,一位叫張森林的學生在來信中寫道:“我是一顆小小的樹苗,是航太叔叔阿姨們讓我感受到了陽光般的溫暖,我希望將來會像我的名字一樣,成為一片茂盛的森林,保護其他的小樹苗。”
漫漫人生路,愛心永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