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是法治經濟

  • 發佈時間:2014-10-20 05:59:1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經濟發展深入、市場主體多元、企業競爭激烈,因法治相對薄弱導致的各種弊端開始凸顯。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更加需要大力加強法治建設,確保各項重大經濟改革在法治軌道上順利推進,以法治的力量為經濟提質增效、行穩致遠提供重要動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20日在北京召開,社會各界對此次會議將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充滿期待。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時刻,通過推進依法治國,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僅有助於當前改革持續推進,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將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力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市場與法治被稱為現代文明的兩大基石:經濟發展主要關注社會財富的生産,法治則保障財富的交易與分配。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兩者又緊密融合、相互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是法治經濟”已成為共識。

  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探索發展,已初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主體不斷豐富、市場規則日益完善、市場交易持續活躍,價值規律、競爭規律、供求規律等在資源分配中的作用充分體現。但隨著經濟發展深入、市場主體多元、企業競爭激烈,因法治相對薄弱導致的各種弊端開始凸顯:比如,在市場準入和競爭方面,各類主體的實際法律地位不平等,社會創新活力特別是民營資本發展受到限制;在法律與政府關係方面,法律實施過於依賴政府行為,權大於法、干預司法的現象時有發生,為少數部門和官員“權力尋租”留下空間;在市場監管方面,過多采取行政強制和行政處罰手段,市場主體通過民事或行政訴訟維護自身權利的渠道還不通暢;在社會信用方面,市場主體遵守和維護法律權威的意識不強,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面臨考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法治建設的相對滯後,既限制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發揮,也阻礙了中國經濟潛在活力釋放和轉型升級進程。特別是我國經濟增長正面臨持續下行壓力,轉型升級任務十分緊迫,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更加需要大力加強法治建設,確保各項重大經濟改革在法治軌道上順利推進,以法治的力量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行穩致遠提供重要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60項任務中,事關法治建設的內容涉及32條。諸如“公有制經濟財産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産權同樣不可侵犯”、“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以外領域”等,都是對原有法律法規的重大突破。新一屆中央政府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關於“市場主體法無禁令即可為、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的鮮明闡釋,都充分體現出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是法治經濟”的深刻認識,以及打造法治政府和法治經濟的堅定決心。

  期待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依法治國做出全面部署,通過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進一步提升我國市場經濟的法治水準,從而實現企業更加公平地開展競爭、社會更加自由地創業創新、市場更加高效地配置資源、政府更加科學地監管治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