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權不妨“下放”讓市民參與管理
- 發佈時間:2014-10-15 05:29:27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針對目前北京公共自行車存在的諸多問題,原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長、交通管理專家段裏仁表示,發展公共自行車,首先要明確其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定位是要“解決市民出行的最後一公里”。政府要儘量完善技術和管理,使公共自行車更加貼近市民的出行需求。
“自行車作為短程交通工具,1至3公里的距離最為合適。”他建議在土地開發時,將以軌道交通為中心形成一個個半徑約為1公里的“糖葫蘆串”。這樣,無論軌道交通、路面公交,還是自行車、步行都可以各盡所能,做到各定其位、各盡所能、各得其所。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北京公共自行車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段裏仁在調研時發現,自行車道被大量佔用的問題在北京仍較為突出。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也認為,自行車道被佔用是發展公共自行車最亟須解決的問題。他建議劃寬自行車道,加大小汽車佔用自行車道和步行道路的處罰力度,鼓勵公眾採用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的出行方式。
針對自行車故障、機器失靈等技術問題,段裏仁舉了日本冰川神社的例子。當地市民為了應對機動車尾氣和噪音污染,自發組織起來向政府提出發展公共自行車項目。政府批准之後,由當地市民參與管理,政府給予指導和財力支援。市民參與規劃的自行車分佈站點,包括市政府辦公處、中學、商場、小區門口、公園門口等地點,使用率可以達到80%至90%。自行車出現故障時,市民會把自行車坐墊反過來,以此提醒維修人員。維修隊伍每天都會輪流到各站點巡查,看到故障車輛就將其收走維修。
段裏仁認為,日本冰川神社市民參與公共自行車規劃和管理的方式值得我們借鑒。“市民參與管理,主人翁意識增強了,就會對技術問題提出更高的要求,促進其不斷完善。”
“目前北京市公共自行車由各區管理,具體運營外包給公司。杭州、株洲等城市是一頭管理,北京是多頭管理制度。在發展公共自行車時,政府要將權力下放,採取‘一頭+多頭’的管理模式。”段裏仁説,“公共自行車管理體制的選擇,通常取決於城市面積和人口規模的大小。將發展公共自行車的任務交給各區、各社區、各鎮甚至各街道,由這些了解市民出行需求的單位來負責公共自行車運營。同時,各運營公司之間應加大協調和維修力度,及時溝通經驗及遇到的問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