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拿來“青蘋果” 育成“蘋果林”

  • 發佈時間:2014-10-15 05:28:5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廣東,新型研發機構中有一個著名的“蘋果理論”,東莞華中科技大學製造工程研究院被認為是詮釋這一理論的典型代表。

  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邵新宇説,高校科研成果被稱為“青蘋果”,好看不好吃。對企業來講,技術成果不僅要求高性能,還需要有高可靠性、高性價比,成長為好看又好吃的“紅蘋果”。同時,還需要發展系列化、多元化産品,形成“蘋果樹”。一系列科研成果不斷得到轉化,就逐步形成一片“蘋果林”。

  “青蘋果”怎樣走出實驗室、變成貨架上的“紅蘋果”?工研院常務副院長張國軍講了一個故事。在廣交會上,有一款備受青睞的智慧機器人産品“易步車”,它的雛形是華中科技大學學生的小發明。工研院為該項目組織了一個20多人的科研團隊,經過兩年攻關,“青蘋果”終於成熟,一位希望從傳統模具行業轉型的東莞老闆看中了這個“紅蘋果”,出資500萬元與工研院一起成立了易步機器人公司。“易步車”2011年開始量産,至今已形成3億元以上産值,産品在全球80多個國家銷售。

  “紅蘋果”又如何形成“蘋果樹”?拿華中科技大學的一項國家“863”重大專項成果——RFID全自動封裝生産線的樣機來説,工研院將這個“青蘋果”開發成為“紅蘋果”,在珠三角企業投入使用後,又結合廣東省發展物聯網産業的需求,自主開發了電子標簽、超高頻讀寫器等核心産品,形成了全方位研發和産業化體系,從而使單個“紅蘋果”轉變為物聯網産業的“蘋果樹”,形成規模效應。

  從2007年成立以來,由東莞市政府、廣東省科技廳和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的工研院就一直踐行著“蘋果理論”,已經把數十個“青蘋果”培育成深受企業喜愛的“紅蘋果”,並通過自主研發成果轉化創辦了19家企業,孵化80余家企業,形成了一片茂盛的“蘋果林”。

  張國軍告訴記者,工研院能夠迅速且成批量地實現成果轉化,得益於作為新型研發機構的種種優勢——它是“三無産品”,無級別、無編制、無運作經費;它又是“三有産品”,有政府支援、有市場化機制、有盈利能力。這使它能夠拋開束縛,大膽探索出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融合的創新之路。張國軍説,目前,工研院在東莞松山湖高新區投資興建了43000平方米的松湖華科産業孵化園,已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下一步,工研院將探索新型的孵化器運營模式,打造“孵化器的孵化器”,幫助更多“青蘋果”長成“蘋果林”,助力珠三角高端製造業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