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腸“盲品”記
- 發佈時間:2014-10-15 05:00:42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嫣然
■東莞美食
“盲品”這個詞,多數出在葡萄酒的專家評分或發燒友深度品鑒中,一般指把葡萄酒的酒標矇住不看,只通過品飲來推測一款酒的葡萄品種、産地、釀造工藝等。東莞的“東厚腸”馳名粵港澳,是莞人秋冬餐桌上不可少的特産美食。但是怎麼去發現裏面的細微區別呢?於是我突發奇想,組織一次臘腸“盲品”吧!選七八款不同的種類,在大家都不知道品牌背景的前提下,請廚師編號蒸好,十幾人試吃後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兩款。並從口感的差別上去探尋臘腸製作工藝背後的故事。
在説一樣食物好不好之前,雖然各人口味不同,但也有大概的標準。一款上好的臘腸,要外表幹爽不油膩,但不能乾枯,油潤亮澤感從內透出,如上好的紅木包漿效果一般。如果油浮于表面,油頭滑腦的,就大打折扣了。選材也重要,臘腸的瘦肉要選豬後腿上的,才有嚼頭又爽香,肥肉要選豬背上的,才能脂香脆而不膩。但即便符合這兩個原則,吃起來的口感仍是大有差異。
1號臘腸君是鮮肉腸,色澤深寶石紅,外觀清爽,嚼起來質感偏硬偏幹,味道的鹹鮮甜度適中。2號是鴨潤腸(鴨肝),深棕紅帶咖啡色,肥肉粒比例約有四成,質感適中。但甜味和鹹味都過重。3號是小巧的鮮肉腸,色澤鮮亮,油潤度很好,口感脆韌爽彈,肉味足。油香但不膩。4號臘腸顏色偏暗淡,呈淺朱紅偏褐,口感略帶木質感,估計是家庭小作坊所做,在生曬時日照強度與溫度不夠導致的豬肉氧化。5號也是鮮肉腸,色澤紅亮潤澤,嚼起來口感脆韌筋道有層次,濕度和柔韌度都很出色,嚼起來肉香豐富……8號臘腸油脂滲出多,腸衣過厚,酒味較衝,嚼起來口感木木的實實的,感覺是取肉不太講究,且用了不太講究的機器切肉法。
最後把得分和品牌做對應時,有趣的結果就出來了。大品牌臘腸的分數在中間偏上但不是最高。綜合評價為色澤好,外觀漂亮,味道標準,確實符合大企業標準化産品的定位;得分相對低的是家庭小作坊的,總體表現要麼顏色暗淡,要麼口味偏鹹偏重,肉質容易顯得幹硬。得分最高的兩款均來自中小規模生産廠家。這點讓我聯想起餐廳中的私房菜,以及葡萄酒莊裏的小規模酒莊。美味的出現絕非偶然,必然與出産者是否能細緻地照顧到各個環節有關。
獲得最多好評的兩家臘腸中,一家為東莞花園粥城為美食家沈宏非訂制的個頭小巧的“五五腸”,也就是肥瘦肉各50%。較高的肥肉配比,能使口感更香。但卻肥而不膩的原因,是因為豬肉選用了清遠新鮮土豬肉,十年山西汾酒,醬油用的是寮步的黃豆生曬醬油。同時不用現在主流的機器烘乾法,而舍短用長,仍堅持在曬棚內生曬六天。
另一家獲得大家好評的是家很低調的尚善食品廠的“黃弟臘腸”。這家的鮮肉腸、鴨潤腸(鴨肝腸)除了肉香味道馥鬱,鹹鮮恰到好處以外,臘腸的質感顯得格外的潤澤有彈性。這一點完全有別於現場的所有臘腸,對此我非常好奇,於是專程驅車到臘腸廠去探尋究竟。
原來這裡與別的廠家最大的區別在於,黃老先生是個對臘腸製作極度熱愛與癡迷的人,在進行了無數次臘腸製作嘗試後,他總覺吃不回小時候的味道。原因有二,一是現在由於地球氣候變化,要尋得秋天陽光正好的時機來曬,要一天一天地等,等到了好陽光時,秋風又不一定夠。於是許多廠家都用烘培爐取代了傳統的生曬。然而用兩到三天把臘腸用機器熱力烘培後,獲得鮮亮的色澤是沒有問題的,但肉質感難免會偏幹硬。於是黃老先生自己設計出模擬北風吹天氣的溫度、風速與氣流設計的“冷風室”,臘腸在陽光好時生曬,陽光不夠時就僅用半天烘乾後,進冷風室吹風7天。這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舊時臘腸被吹夠北風的過程,使臘腸肉質的柔韌度得到較好的表現。另外,對鮮肉的精選、自家用兩次黃豆生曬100天的醬油、二十年山西汾酒,還有洗肉過程中對肥肉反覆冷熱水無數次手工撈洗等過程,這些保持傳統的念舊做法,都意味著投入大量時間、人工與耐心。
味蕾會真實地告訴我們,它們喜歡來自真實材料的味道。但是,要細尋傳統食物中那舊時的味道,總會發現更多的付出與堅持的故事,於是,不得不為傳統美食而堅持的人們表示敬意。
(作者係葡萄酒高級品鑒師,美食專欄撰稿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