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師德回歸在於主流價值引領

  • 發佈時間:2014-10-14 08:29:39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教育部日前發佈《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首次劃出高校教師師德禁行的七條“紅線”。今後,高校教師如出現做科研抄襲剽竊,在招生考試中徇私舞弊,對學生實施性騷擾等問題,將受到警告、記過、降低職務等級甚至開除等處分。

  恪守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準則,更是一個社會的文明底線。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一些教師價值迷失、道德失守、師德淪喪,消解了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傳統美德。教師形象一再遭詆毀,教育神聖一再被褻瀆,教育公信力也一再被考問——一樁樁殘酷案例,向我們敲響了警鐘。然而,解決師德滑坡問題,板子不能只打在教師身上。

  《中國青年報》曾經做過一份調查,結果顯示,逾七成的公眾都將師德出現問題的原因歸結為外部因素:分別有28.7%和25.6%的人認為,造成師德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不良的社會環境影響”和“教師考核管理體制存在缺陷”,有18.6%的人認為是“教師待遇較低”的緣故,26.5%的人認為“與教師個人素質和修養有關”。

  要守住教育底線,讓教師成為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還必須要打組合拳。對師德進行剛性約束,會倒逼教師的道德自覺,這是毋庸置疑的。此外,也應該在考核機制、監督機制上做出改變,純潔校園環境和教師的職業環境。尤其需要重拳出擊的,是建立完善的法治保障,法治和德治的相得益彰,才是真正重塑教師光輝形象的重中之重。

  事實上,對於嚴重違背師德的行為,近年來一直禁令不斷:2010年至2014年教育部五年5次發佈禁令,規定教師廉潔自律,包括不準收受學生及家長的禮品禮金等財物等,全國各地正在出臺師德地方性法規,讓人們看到師德建設的曙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