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績吹牛”整改要動真格

  • 發佈時間:2014-10-14 08:29:17  來源:遼寧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數據造假,這在全國許多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地方年年招商引資,公佈的數據很漂亮,但真正落在實處的投資寥寥;有的地方財政收入只有幾百萬元,卻敢於通過稅收返還和空轉等違規方式,虛增10余倍漲到幾千萬元;有的地方擠掉數據造假水分後,財政收入增速一下子從兩位數降到了個位。

  一個鄉鎮的數據注水,全縣就含水,經過逐級傳導,最終有可能造成國家宏觀經濟數據失真。而經濟數據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著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以及宏觀決策和預調微調政策的出臺。“看起來很美”的虛假經濟數據,掩蓋了經濟運作的真實表現,還會損害政府公信力。因此,經濟數據決不能成為橡皮泥和泡泡糖,捏捏吹吹都可以,必須杜絕造假,確保數真字實。

  深層次思考,數據大規模注水的主要原因不是統計人員的膽子大,而是領導幹部的政績觀出了岔。“官出數字”與“數字出官”,互為因果導致造假屢試不爽。一些地方基層幹部認為,政績看什麼,無非是GDP、投資、財政收入那幾項,你幹不上去是沒能耐,提拔上升也就沒有希望,因此不得不吹牛造假。而這種錯誤的政績觀背後,隱藏著官場畸形的考核明、暗規則。

  做官必須出真數字,出假數就要丟官。對於那些靠虛假數字推高政績的幹部,必須依法依紀嚴肅查處,並公開曝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和完善幹部考核評價制度”,中組部去年底印發了 《關於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為各地取消或淡化經濟指標考核提供了指引。

  針對“政績吹牛”的整改,如果只是查處幾個幹部、曝光幾個案件,只能震懾一陣子,難以釜底抽薪,必須動真格從源頭抓起。而改變多年來形成的畸形政績觀,一朝一夕難以建功。想讓幹部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願造假,在加強審計檢查等事中事後監督的同時,必須進一步完善政績考核制度。各級黨政部門要一級做給一級看,真正讓踏踏實實幹事、老老實實報數成為一種常態。□徐 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