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養老設施數量短缺分佈不均 專家建議“中國式養老”

  • 發佈時間:2014-10-02 17:1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養老床位需求日趨緊張,上海養老機構床位數量只佔老年人口的2.8%。《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激活民間資本,推動養老産業快速發展。

  央廣網財經10月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陽節。十一長假已經到來,我們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多陪陪老人,盡一份孝心。

  一則與老人有關的新聞,也在今天引起了媒體的關注。根據《解放日報》的報道,上海普陀區有一家養老院即將試運作,而還沒有開業,這家養老院已經是一床難求。地理位置方便,設施齊全,這些便利條件讓這家有將近500張床位的養老院成了一個香餑餑。

  而根據上海市的規劃,養老床位需要佔到當地老年人口的3.75%,但實際情況是,截至去年底,上海市養老床位只有10.8萬張,只佔老年人口的2.8%。缺口比較大的,是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而且,存在缺口的區縣,數量越來越多。

  之所以越來越多的區縣出現缺口,最直接的之一是土地價格過高,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是沒有把養老設施當作“剛需”。

  我們認為,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養老設施將和首套住房一樣,成為一個家庭的剛需。在養老設施的建設上,地方政府必須有前瞻性,不能讓老年人老無所歸。進一步講,養老已經逐漸從公辦機構的職能,變成一個全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任務,最終的解決方案還是利用市場的手段,發動民間資本來興辦養老機構。要達這個目標,需要提前規劃、合理引導,同時也需要完善管理與服務體系,同時打破産業行業發展中的玻璃門、彈簧門,讓民間資本能夠用最低的成本在這個産業中生根發芽。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禾木就此發表評論。

  經濟之聲:媒體報道,上海的養老床位只佔老年人口的2.8%,條件比較好的養老院還沒有開張,床位就被訂光了;而北京的情況也是比較誇張,有媒體之前報道,條件比較好的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想要等到一個床位,需要十幾年的時間,這種情況也充分的説明現有的養老設施的數量嚴重短缺。養老設施的短缺原因您覺得有哪幾個方面?如果這種情況不出現改觀可能帶來怎樣的影響?

  禾木:從目前來看已經短缺,如果我們再放長遠一些,從未來的需求來看就更加短缺。因為現在需要住進養老院的老人實際上是在70歲以上,而他們的生育年齡是在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之前,也就是説這批老人很多可能家裏有兩到三個孩子,其實家裏有很多孩子的老人他們更願意在家養老,現在我們的養老院和養老機構已經供不應求,如果以後老人的數目會越來越多,尤其到了2015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到了2050年的時候,老人可能會佔到人口比重的30%,那個時候我們的養老機構就更加捉襟見肘了。

  經濟之聲: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也有業內人士感慨,一些政府部門並沒有把養老院當做是“剛需”。有不少人也建議,有必要將養老院和保障房放在相同重視程度上來進行規劃。從目前養老的現狀來看,是否有這個必要?

  禾木:我覺得這個和保障房或者廉租房是一樣的,都少不了政府的推動之手。我們也看到政府這兩年出臺一些政策,對養老工程進行扶持。比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健康與養老服務工程建設的通知,它其實也強調可以激勵社會資本,尤其在稅收減免、水電收費等方面可以出臺一些新的政策,激發這些資本進入到養老設施建設的領域當中,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經濟之聲:從目前的數量來看,養老院是總體不足的,但是從具體的情況來看,也有一些民營的鄉鎮、街道養老院反而是門可羅雀,現在養老院的品質也是參差不齊,給養老院的産業也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我們在談房地産行業的時候,總談要盤活存量,對於養老産業來説,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法,讓這些養老院在短期之內盤活存量呢?

  禾木:養老院地域的設置確實是不平衡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矛盾,就拿北京市來説,北京市區老齡化的程度遠遠高於郊區,但是北京市的養老機構又比較少,就使得城區的養老機構特別火熱,但是到了郊區,大部分的養老機構實際上在郊區,其中一部分條件不太好,或者是一些醫療保健設施沒有跟上的養老院,確實是存在收納的老人比較少的狀況。他們收納的老人比較少是有原因的,因為跟老人養老的需求是脫節的,如果能夠用資本進行改造,比如説完善醫療保健的設施,引進一些的相應人才,可以更加符合老人養老的一些需求。

  經濟之聲:公辦的養老設施不足,引入民間資本是一種好的方法。我們看到,一些地産商推出了養老地産的項目,這也給養老的産業帶來了一種新的思路。但是現有養老産業的形勢依然是不讓我們非常滿意的,您覺得還有哪些方面,值得改進?

  禾木:我們看到現在一些養老設施,基本上都屬於商業地産開發的一個方向,就是現在很多保險公司包括房地産公司也都把這種養老地産作為他們努力的一個方向,那麼這個資本它總是流向利潤比較高的地方,也就是説保險公司或者是房地産公司,他們所開發的這樣的養老機構,你其實會看到説它針對的人群是那些更具有購買力,或者是能夠享受這種高端化養老服務的老人們,那麼我們現在存在的問題是,對於那些低收入的老人,我們怎麼去滿足他們最基本的需要?那麼在這個時候可能我覺得就有點像教育,一方面我們可能有一些商業機構要去滿足那種個性化、高端化的需求。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是不是應該有一些社會福利的措施,來去滿足一些老人,尤其是像那些比如説沒有子女,高齡又失去了生活能力,比如説原來農村有這種五保戶,就是像這樣的老人需要我們的社會福利與供養他們的。

  經濟之聲:從長遠來看,民營資本充分的進入,養老産業充分發展之後,整個産業應該形成一種怎樣的格局,才能夠更有利於這個産業健康良性的發展?

  禾木:我覺得我們現在不要把這個模式單一化,就是我們不要想到養老機構就是建一個養老院,如果借鑒一下國外先進經驗,就會發現我們在養老方面有很多的工作可做。比如説可以在風景優美,空氣清潔的一些景區設立養老院,也可以在現有一些成熟的社區裏搭建一些多功能的老年服設設施,或者是在一些的新建的樓盤裏開發一些老年居住的産品。因為中國的老人其實還是喜歡跟子女住得不要太遠,經常能看見自己的孩子,所以我覺得這些可能更符合我們的國情,也更具有中國特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