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華大基因“刀耕火種”闖寮國

  • 發佈時間:2014-09-25 14:31:40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竹子和木頭搭建的吊腳樓上,華大基因寮國有限公司員工與寮國科技部、國防部有關項目負責人一起,盤腿而坐,共同探討雜交水稻的長勢,交流印加果的引種培育經驗。這樣一幅田園牧歌式的情景,是記者于9月16日在離萬象10多公里的寮國—中國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看到的。

  目前,華大基因在寮國重點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園項目,在以“刀耕火種”為主的傳統生産方式中,相繼建立起一批農業基地,研發和培育出大批高産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成為中國與寮國生物科技交流和推廣的重要“信使”。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德群

  雜交糯稻增産50%

  “與華大基因合作,共同建設寮國—中國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是寮國科技部的第一個科技項目。”寮國科技部生態學與生物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刊鵬·潑提基鬥是整個示範園項目的老方執行總負責人。他説,寮國科技部非常重視這一項目,整個項目由科技部負責,科技部任命生物技術研究院與華大基因一起具體執行。目前,老方共派出4個管理人員和3個技術人員。

  “示範園建設非常順利。”華大基因寮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小剛告訴記者,示範園第一期總面積約13.5公頃,總體佈局為“一核二中心四板塊”,即綜合管理中心、生物育種及品種改良中心、國際交流培訓中心,雜交糯稻育種、熱帶經濟植物改良、熱帶種質資源保護、現代農業綜合展示等板塊。

  示範園的試驗田裏,雜交糯稻長勢喜人。寮國科技部生態學與生物技術研究院種質資源處處長克松·賽帕伽薩博士告訴記者,寮國科技部之所以選擇與華大基因合作,主要是看中華大基因不僅僅是一個科技型的實業機構,還是一所具有國際水準的研究院,而且華大基因很早就落地寮國,對寮國當地作物及人文環境比較熟悉,可少走彎路。

  目前,華大基因在寮國培育出來的雜交糯稻,每公頃産量達到7噸,增産50%。華大基因的科技成果,將在寮國大面積推廣。寮國科技部正在調研,將在北部省份收集特色糯稻種子進行改良和大面積種植。寮國國防部農業局辦公室副主任本龍·西沙龍表示,寮國國防部也將拿出土地,力爭明年大面積種植。

  主攻農作物品種優選

  “雜交糯米不是單獨追求産量,而是收集當地品種做雜交,培育出適合當地口感和香型的糯米。”汪小剛告訴記者,目前華大基因在寮國的生物科技項目已經風生水起。

  但事實上,華大基因落地寮國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也走了彎路。2007年,華大基因進入寮國時,首先投入農業生物能源項目,但成果並不十分明顯。經過2年的摸索,華大基因毅然轉型,進入糧食作物品種的優選項目。目前,華大基因與寮國科技部、國防部、衛生部、大學以及一些當地和國際性研究所等建立了良好合作關係。

  “從南美秘魯引種過來的印加果,目前已開發出食用油、軟膠囊、精油,還將作為化粧品銷售出去。”汪小剛説,印加果種植面積已經達10公頃,寮國國防部準備大面積推廣。除了正在建設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華大基因還建立了以印加果示範種植為主的南雙湖基地、以印加果及輕木等熱帶經濟林優良品種選育為主的桑通基地、以輕木試驗示範種植為主的圖拉空基地。

  “目前,華大基因在寮國處於快速成長期。”汪小剛告訴記者,華大基因得到了寮國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援,在寮國擁有良好的科研及營商環境,同時也建立起貼近本土的團隊,更加快速地融入到當地經濟社會中。

  記者 手記

  堅守源於責任

  走出去,需要責任。

  記者在採訪深圳企業進軍東南亞市場的過程中,聽到最多的就是一個負責任企業的擔當,以及在挫折中勇於站立。

  華大基因寮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小剛在2007年到寮國工作時,只是一個25歲的年輕人。他經歷了語言不通、飲食不同、文化差異大等諸多困難,最終留在寮國,成長為華大基因國際化歷程中的骨幹力量。

  這源於責任。他説,華大基因在寮國,需要有一個講故事的人,這是自己堅守住的原因。在寮國,首先從認識人開始,讓別人認識華大基因,接受華大基因,讓品牌走出去。

  責任,在海能達的郭義潔看來,就是用品質過硬的産品和規範的服務,去贏得海外客戶的認可。他説,在電子資訊領域,由於很多山寨公司的劣質産品,傷害了“中國製造”的整體形象,讓很多客戶認為中國製造就是“大路貨”。而他的責任,就是通過樣板工程這一“殺手锏”,亮出中國製造的高品質。

  (吳德群)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