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顆火熱的“公僕心”

  • 發佈時間:2014-09-24 05:30:4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像柴生芳一樣做官”,正在成為甘肅臨洮縣廣大幹部的共識。那麼,柴生芳是怎樣“做官”的呢?

  “2014年,我要跑遍全縣323個村子,把每個村的村情吃透。”今年年初,柴生芳在臨洮縣扶貧攻堅大會上公開承諾。

  去世前,柴生芳已經跑了臨洮縣的280多個村子,有的村子因為偏遠,以前從來沒有縣上領導去過。“車去不了的村子,他寧願步行幾個小時都會去。”臨洮縣扶貧辦主任常貴勤記得,從2月底開始到5月下旬的3個月時間裏,他陪柴生芳跑了181個村。

  臨洮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在柴生芳的眼裏,扶貧攻堅也是一場“硬仗”。在他辦公室隔壁的小會議室墻上,挂著兩組大圖。一組是重要經濟指標進度表,省、市列重點項目建設進度表,爭取項目資金、招商引資進度表;一組是2014年臨洮縣産業示範村和潛力村分佈示意圖。柴生芳生前經常對別人説:“這是我的兩組‘作戰圖’。”

  2013年10月18日,甘肅省召開了全省扶貧攻堅推進大會。第二天,柴生芳就安排從扶貧、農業、水務、交通等9個部門抽調30多人,組成3個調查組,分赴全縣18個鄉鎮、323個行政村走訪農戶,摸底調研。為了準確掌握各村發展中的欠賬,徹底摸清家底,柴生芳指導設計了一份統一的表格,內容從大類到中、小項,涉及“三農”問題的方方面面,大到農村基礎設施、農業産業、公共服務,小到自來水入戶、集雨水窖、小型人飲工程、山泉水……

  “拿到這份普查表,大家都很驚訝地説,縣長把工作做到家了,我們只要把數字填上就行了。”常貴勤回憶説,調研報告形成初稿後,柴生芳又安排人反覆核實修正數據。

  經過幾個月的辛勤努力,2014年2月13日,浸潤著柴生芳心血和相關部門同志汗水的方案出臺了,一共140頁,其中細化到村的表格就有78頁。“之前很多方案都是安排到鄉鎮,像這樣一竿子扎到村裏,內容又如此詳細、精確的方案從來沒有過。”常貴勤拿著厚厚一本臨洮縣《深入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感慨地説。

  方案形成後,柴生芳又請人把這些內容製成了地圖挂在政府小會議室墻上。記者看到,在那些行政村的位置上,有的畫著牛、羊、豬、雞,有的畫著馬鈴薯、中藥材、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還有的畫著農民工在建築工地工作,這些形象的標注,代表著該村産業發展的方向。這樣一幅臨洮的經濟發展圖,就成了柴生芳的“作戰圖”。

  一系列全新的做法,使臨洮被列為甘肅省“精準扶貧示範縣”。人們知道,如此精細的扶貧舉措,來源於柴生芳用腳步丈量民情、善於傾聽民意的“做官方式”。有人説,挂在會議室墻上的兩組“作戰圖”不是畫出來的,是柴生芳一腳一腳“走”出來的。

  臨洮縣南屏鎮康家溝村,有一個小組名為“劃不著山莊”。整個村組12戶人家零星散落在大山深處,因交通極不方便,舊社會公職人員徵收賦稅感到得不償失而得名。南屏鎮的包村幹部杜文卓説,今年4月27日,柴生芳走了4個多小時來到了這裡。隨行人員記得村裏83歲的老人孫永財對柴生芳説,“你是幾十年來,到我們村最大的領導,也是唯一一個縣長。”

  “往往是鄉鎮上不想讓去的,他就非要去。”常貴勤記得,有一次,他們下鄉到大山深處的中鋪鎮,崎嶇的山路上,積雪還沒有消融。有人建議説,這個村子太遠了,路又窄,能否不去了。柴生芳卻堅定地説:“只要是臨洮的地方,咱就去!”在實地調研中,柴生芳勸説全村148戶人家實行易地搬遷。現在,村裏已經有111戶村民搬到了中鋪鎮鎮政府所在地。

  臨洮縣窯店鎮翻山村黨支部書記胡興亮説,柴生芳去年下鄉來到村上,事先就了解掌握了村上的人口、耕地、貧困人口、發展歷史等情況,然後一戶一戶走訪困難群眾。“柴縣長對我們村的情況瞭如指掌,讓我這個村支書都非常驚訝,他是把群眾的事真正放在自己心上了。”

  “他是我們的好縣長!”這是臨洮人對柴生芳最簡單樸實的評價。從貧寒出身到踏入燕園,從西北考古到東渡求學,從省城工作到紮根黃土……柴生芳的人生軌跡,是來自群眾又走向群眾的過程,是學成後離老百姓越來越近、最終融入其中的一條生命回歸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