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好河山不能“看不起”

  • 發佈時間:2014-09-23 19:30:4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國慶假期來臨之前,景區門票價格上漲的消息再次搶了眼球,這表明今年新一輪景區門票上漲已經悄然進行。消息一齣,網友們紛紛叫苦。

  這已經不是景區第一次集體漲價,也不是遊客第一次無奈叫苦。早在2005年和2009年,國內景區門票價格已經出現過兩次大規模上漲,直接推動5A級景區平均票價邁入“百元時代”。遺憾的是,這樣的週期性漲價似乎成為景區的集體行為,每隔幾年來一次,但只見潮起不見潮落,一片“漲聲”中,遊客成“唐僧肉”,大好河山“看不起”成為制約旅遊經濟升級的瓶頸。

  細究漲價背後,政府的身影愈發明顯。雖然國內景區大都依賴自然稟賦或歷史遺存,具有公共屬性,但多被地方政府以“管委會”的方式直接管理,政府自身對景區票價擁有天然的主導權,並深陷景區利益鏈中,這成為景區門票價格一再上漲的直接驅動力。近期備受關注的少林寺訴地方政府部門索門票分成一案,從一個側面説明地方政府在當前景區利益中所陷之深。

  群眾對景區門票一再上漲深惡痛絕,作為回應,國家已多次進行規範。國家發改委數次發文加強門票價格管理工作,甚至對門票提價間隔時間和上調幅度作出具體規定。去年實施的旅遊法明確,利用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的門票以及景區內的另行收費項目,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嚴格控制價格上漲。並強調“擬收費或者提高價格的,應當舉行聽證會”“利用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不得通過增加另行收費項目等方式變相漲價。”遺憾的是,這些法規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在一些地方,門票價格聽證會甚至變成了“聽漲會”,公共資源成了地方的“提款機”。

  坐地分錢思維不除,景區漲價風潮不止。一再推動門票漲價,雖然一般打著“維修投入”的旗號,但也説明部分地方在發展旅遊産業中患上了“門票經濟依賴症”,這是過分看重短期收益的短視行為。反觀部分採取不漲價或者直接免費的景區,比如北京故宮、杭州西湖等,雖失去部分門票收入,輸了“小賬”,卻贏得了口碑,帶動了周邊産業發展,贏了通盤的“大賬”。

  國務院此前公佈的《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規範景區門票價格,利用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門票以及景區內另行收費的項目價格要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體現公益性,嚴格控制價格上漲”。同時,要求推動旅遊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這不僅為“門票經濟”設定了邊界,更對旅遊業産業發展提出了要求。著重提出“公益性”,無疑需要地方政府轉變發展思路,移動緊盯在門票上的目光,注重長遠,讓旅遊經濟升級轉型,讓更多遊客能輕鬆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

  (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