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是投資的投資

  • 發佈時間:2014-09-19 08:32:2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説到投資品,股票、基金、國債、銀行理財等大家都耳熟能詳,不少人有投資的經歷,可能酸甜苦辣個人自知。但隨著投資理財觀念的深入人心,一些新興的、奇怪的“投資品”也在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比如茶葉、紅酒、藝術品等,當然也有一些更為“奇葩”的,比如基於網際網路的比特幣,拿在手裏把玩的核桃,以及曾經的“姜你軍”和“蒜你狠”,等等,沒有最新奇,只有更新奇。這麼多的“投資品”,可見人們對於投資的熱衷,對於財富增值的渴望,但這些“新奇”的“投資品”真就適合你嗎?

  投資OR投機

  2010年“蒜你狠”一詞家喻戶曉,那年蒜價高企,每斤的價格漲到9、10元左右,快趕上肉價了。蒜價的上漲讓一些人看到了“機會”。不過,現實總是骨感的,儘管有人在炒作中收穫不菲,但因此而虧損纍纍的參與者也不少。而除了“蒜你狠”,還有“姜你軍”等。

  “對於蒜、姜等小宗農産品而言,市場規模較小、跨區域流動成本偏高、種植相對分散,導致價格極易在短期內劇烈波動。而相對普通綠色蔬菜更好的耐儲藏性,使得這些品種介入的經銷商較多,經銷商的介入更是加劇了短期的供需失衡,比如在供應不足的時候囤貨助推價格上漲。由於國家對這些非糧食性農産品並不會進行行政干預,使得投機資金炒作極為盛行。”南華期貨分析師胡曉東説,而且,蒜、姜等雖然更耐儲藏,但也需要一定成本,加上資金佔用大、市場不確定、存儲期間品質會下降等使得蒜、姜等農産品並不是很好的投資品,其投機屬性更強。

  而供需資訊的不對稱更是助推了投機之風。“對於大經銷商而言,擁有更為完善的採購存銷渠道、更及時準確的市場資訊、更豐富的市場經驗,往往這些投機客容易獲利。”胡曉東説,相對於大宗農産品或者商品期貨而言,對蒜、姜等品種進行投機買賣需要掌握更多的技巧,盲目跟風並不理智。

  與之類似還有比特幣。作為一種網路虛擬資産,比特幣雖被稱為“貨幣”,但其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其可以通過“挖礦”,即用個人電腦下載軟體然後運作特定演算法,與遠方伺服器通訊後獲得;也可以在交易平臺上購買。但其價格的暴漲暴跌實在讓人心驚肉跳。數據顯示,2013年11月4日,一比特幣可兌換1400多元人民幣,到11月18日就漲到了近6000元,11月19日,更是攀升至近7000元。而到11月20日又很快回落至5000元上下。而近期在2900元左右波動。有投資者經歷了過山車似的比特幣行情,短短時間內資産翻了幾倍,然而卻在一夜之間賠得幾乎只剩本金。無怪乎有海外的學者稱,比特幣的表現更像是一種投機品。

  從定義上來説,投資品是指購買後不需要追加新的使用價值,也不需要附加新價值,即可擇機出售獲利(也可能虧損)的商品。從這方面看,投資品與投機品似乎沒有不同,但其實卻有很大區別。因為投資品不僅僅是出售獲利,“投資品有長期增長價值,投機品如生薑、大蒜等只有一時的價格膨脹,而不是長期的價格增長。”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財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增武對投資品標準或説特點進行了補充,“從投資品的價值來分析,首先是其價值可估,也就是通過某種方法或理論模型能夠把其價值估算出來;其次是有固定的現金流,比如股票的分紅、債券的票息以及基金凈值的波動等。就好比你養了雞,雞定期會下蛋一樣。當然這個現金流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

  索羅斯曾説,真正好的投資都是無聊的,如果你因為投資而非常興奮,那麼你可能是在賭博,而非投資。

  風險可以承受嗎?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是一句已經爛大街的話,但為什麼還要反覆強調,就是因為有時人們會因為某些心理因素而只看一時的收益,而忽略後面隱藏的風險。

  王增武認為一個理想的投資品雖然會有風險,但風險應該是可規避的,也就是説具備一定的規避風險的手段或説工具。“比如,股票、期貨、債券等都有相應的金融衍生品等來規避風險。即便發生了損失,其損失度也是可控的,有相應的止損措施或説止損的可能。”

  還是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的風險不僅限于價格的劇烈波動。據了解,比特幣是一串電腦代碼,並沒有任何實物,如果保存在硬碟中的數據沒有做備份或丟失,後果你懂得;若被木馬、惡意軟體盯上,也會有損失的風險;託管給第三方吧,誰也不知道會不會被卷走跑路;萬一碰上交易騙局、交易平臺倒閉等,損失的資産將無處可尋。

  2013年12月5日,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通知》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認為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但是,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網際網路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但關鍵是,這風險擔不擔得起呢。

  再來説説另一個投資熱門——藝術品,瓷器、字畫、玉石、紅木等被不少人所喜愛,熱衷於藝術品投資的也大有人在。投資藝術品會有怎樣的風險?這些風險是否可規避、可承受呢。

  “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在經歷繁榮、谷底消沉後,已漸現回暖。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長,藝術品行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各類投資資訊不斷涌現,消費群體擴大。而高速發展之下的藝術品市場,資訊劇增,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民生銀行私人銀行總裁助理沈慶壽説。

  藝術品投資標的物的特點不盡相同。“以紅木為例,原材料的真偽、採集地理位置、倉儲條件等直接決定其價值;文玩字畫等藝術品則關注藝術家的名望、內容題材、樣式、存世量以及年代等;紅酒投資則較為注重産酒酒莊、酒的年份、釀酒師等因素。”沈慶壽表示,這些不同的特點卻造就了相同的風險點,即真偽鑒定、價值評估、儲藏等方面。

  “相對股票、期貨等傳統投資領域來説,文物藝術品投資最大的特點是藝術品市場不存在商品的標準化。”中國嘉德拍賣公司陶瓷部總經理劉越表示。

  一位藝術品領域的人士給記者舉例説,比如張大千的畫作,有一兩億元一幅的,也有幾千萬元一幅的,還有幾百萬元、幾十萬元一幅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不同畫作的品質不一樣。也就是説,這個市場中,即便是同一種商品,不同個體的質地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為藝術品是非標準化的,那麼其價值判斷就是核心也是難點,隨之而來的就是以價值判斷為基礎的價格風險。

  “藝術品價格要參考兩方面來判斷,一是藝術家現行的市場行情,二是未來市場的增值潛力。如果這兩個方向均把握失利,以不當價位買入作品,那麼未來的升值空間,勢必會受到影響。如果是贗品,投入與價值嚴重不符,可能滿盤皆輸。”中國嘉德拍賣公司油畫雕塑當代藝術及影像部總經理李艷鋒説,藝術品也存在保存的風險。作品若出現損壞,其價格也會大受影響。

  “對於瓷器而言,若是瓷器被打碎了,基於其上的投資行為也就基本宣告失敗了。”劉越説。

  或許它並不適合您

  小王是個金融從業者,但因為個人喜好,已經“跟蹤”玉石10多年。“投資玉石得自己喜歡,對玉石的文化感興趣,才能長期持續的關注和研究。”小王説,投資玉石還得考慮資産的流動性,也就是説從個人整體資産配置來説,必須在保證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下,再考慮投資玉石。“對於我個人而言,有閒錢了才會去買玉石。”

  王增武認為,對於投資品而言,變現的便利程度或説流動性好壞,以及交易、持有成本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相對於金融産品來説,藝術品的變現所需要的時間確實比較長,比如大型拍賣會,往往是春秋兩季,間隔時間較長。”劉越説,如果要賣出自己的藝術品,可以通過畫廊、古玩店、典當行、各類古玩市場等渠道。這些渠道變現的難度,取決於藝術品的品質和買家的價格預期。在變現的時候,需要找值得信賴的正規商家,以確保藝術品的安全,不被損毀、不被掉包、變現後款項能即時到賬。其次,也要正確合理評估藝術品的價值。

  從成本角度來説,以瓷器為例,“如果是在拍賣會上競買瓷器,國內只需在落槌價的基礎上,加上佣金,即是買入這件瓷器的全部成本。而如果在國外競買,不僅佣金高於國內,且稅率複雜,另外還需承擔辦理物品進出口的諸多手續,以及長途運輸的風險。”劉越表示,一件中檔價位20萬左右的瓷器,如果在國內的拍賣會上競拍,落槌價連同佣金在30萬元左右,而同樣價位的拍品若在海外的拍賣會上競買,按照上述提到的費用加在一起,則成本需要40萬元左右。

  而瓷器的保存成本,主要取決於投資人的意願。“若建設自己的私人博物館、藝術館來保存瓷器,其土地成本、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視不同地區、不同規模而定,沒有統一的標準;如果在家中、日常環境中存放,主要是要承擔文物藝術品破損的機會成本。”劉越説。

  雖然在2014年7月民生銀行私人銀行推出了紅木基金,但在沈慶壽看來,私行客戶雖相比較而言具有投資實力,但也要根據客戶風險收益要求、流動性需求以及專業判斷能力等方面來考慮另類投資的資産配置,具體投資比例不建議過高。

  “藝術品市場的門檻相對較高。對於股票市場來説,退休的老阿姨、賣茶葉蛋的老奶奶,都可以參與,但藝術品市場就不是他們能參與的,這不完全是資金實力的問題。”劉越説,有些人具有豐富的收藏經驗,所以他們會選擇通過文物藝術品作為投資理財的品種。而對於整個中國的高凈值群體來講,具備這种經驗的人還是少數。“投資藝術品除了一定的資金量,還需要自身具備一定的收藏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持久的恒心和毅力,以及有理性的心態,併合理運用資金,注意保持現金流。”

  這裡道道很多,水也很深。“如果不具備甄別能力、儲藏能力等,建議普通投資者不要去碰這些‘新奇’的品種。”王增武説。

  所以説,這些“新奇”的投資還是少數人的遊戲,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還是得量力而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