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過險關
- 發佈時間:2014-09-19 08:32:3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已經進入了全線通水的倒計時階段,預計10月下旬就要通水。作為我國重大的戰略性基礎工程,南水北調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坎”,又是如何邁過去的?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厚群做客中國經濟網,就這些問題一一解答。
南水北調的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要經過我國長江、淮河、海河和黃河四大江河,目前開工建設的東線一期和中線一期主體工程全長近3000公里。線路所經大部分地區都屬地震烈度在Ⅶ度以上的較強地震區。因此南水北調工程對於抗震設計要求較高。
陳厚群説,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和中線一期工程的河道、渠道、建築物等,凡是位於基本地震烈度Ⅶ度、Ⅷ度區內的,都按照《水工建築物抗震設計規範》的要求,按照《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的規定,設計地震動峰值加速度,進行抗震校核和採取相應抗震措施。例如,丹江口大壩加高和穿越黃河隧洞等重要工程,都由地震部門詳細勘察工程場地地質條件後,進行專業的地震危險分析,確定設防等級。
“我國的水利水電工程都要根據工程的重要性以及遭受震災的危險性,確定工程的抗震設防等級,由地震部門給定設防依據後,按照水工建築抗震規範的要求進行抗震設計,以保證它的抗震安全性。南水北調工程也是這樣進行抗震設防的。”陳厚群説。
南水北調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在施工的過程當中,碰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世界級難題,諸如:穿越黃河遊蕩性河道的大直徑輸水隧道、丹江口大壩加高、高填方或膨脹土渠道等。面對工程建設中出現的這些“攔路虎”,在國際上還缺乏可借鑒經驗的情況下,我國設計、科研技術人員緊密配合共同協作,克服了重重困難。
在丹江口大壩的加高工程中,壩體整體加高了14.6米左右。自2005年9月開工以來,這個工程就倍受關注,因為面對的難題很多。陳厚群説,由於是在大壩運作中同時施工,所以既要保證大壩正常運作,又不能干擾施工進程。防洪度汛標準高,施工場地有限,施工時間又受到只能在枯水期和低溫季節進行的制約。新老壩體之間需要攻克新老混凝土結合的技術障礙,加高又要考慮初期壩運作多年後設計規範有較大變更的影響,還要仔細調查初期壩存在的裂縫,並分類進行處理。
南水北調中線的標誌性工程是穿越黃河的隧洞工程,地質條件十分複雜,難度很大。陳厚群説,穿黃隧洞設計由內、外兩層襯砌結構構成,內襯承受內水壓,外襯抵擋外水壓。穿黃工程的外襯使用盾構技術,由管片組成;內襯是現澆的預應力混凝土筒體。工程成功解決了內、外襯分別承受內外水壓的一系列技術問題。
為了保證丹江口水庫一庫清水向北流,丹江口庫區老百姓作出了很大貢獻,關停並轉了污染性的企業,眾多老百姓遷往他鄉。
“要確保南水北調飲用水的水質,保證水源地水質優質達標就非常重要。庫區有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速建設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建設庫區周邊生態隔離帶;重點強化對個別污染河流的治理等,這些舉措保證了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達到飲用水標準。”陳厚群説。
水庫水清了,但是南水北調沿途約有700多條河流與中線工程交叉,怎麼樣才能做到過而不合流,也是很大的技術難題。
陳厚群説,要對地表水實現過而不合流,一種途徑是通過修建渡槽從河流上面穿過,還有一種途徑是通過倒虹吸、暗涵穿過,其中中線工程有大型渡槽27處。正常情況下,兩側地表水不會進入輸水渠道。對於高地下水位的渠段,為保證渠底穩定,經逆止閥內排的地下水,必須是經嚴格監測達標的。對沿途不達標的地下水,設置了可靠的排水措施,堅決防止其滲透到南水北調的渠道裏來;對水質比較好,達到飲用水標準的地下水,才可經逆止閥內排。
通過這些應對措施,保證地表水和地下水都不會影響到南水北調輸水的水質。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