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要“調結構”,股市更要“調結構”

  • 發佈時間:2014-09-16 09:10:0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滿足統一規則的前提下,不論IPO還是再融資,都應把更多機會讓給消費類企業。當消費股達到一定權重比例後,由於其業績穩定,股價波動較小,能減少股市整體波動,能將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限度,也就夯實了股市穩定發展的牛市基礎。

  中國經濟在“調結構”,資本市場更需“調結構”;中國經濟要有“新常態”,資本市場更要有“新常態”。可以説,資本市場“調結構”是中國經濟“調結構”的突破口,資本市場“新常態”能為中國經濟“新常態”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力。資本市場這著“棋”走好了,則中國經濟就會全盤皆活。

  去年,中國第一、二産業合計比重約為54%,第三産業比重約為46%,一、二産業比重長期大於第三産業比重,顯示産業結構優化潛力很大。目前,位於産業鏈上游的重化産業在國民經濟總量中所佔比例過大,但整體經濟效益不佳;位於産業鏈下游的消費産業盈利狀況趨好,但其體量還不夠大,佔比過小。在此畸形結構下,中國成了世界製造基地,卻不是創新大國;中國貼牌遍及世界,但中國品牌卻難以叫響。

  如今,中國工業産能如煤炭、鋼鐵、水泥、玻璃、化肥、化工化纖、電解鋁等大類産品已經佔世界總産量的40%至65%;世界500多種大類産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産量達到了世界第一。尤其在重化産業領域的總供給遠大於總需求,正面臨階段性産能過剩的危機,個別細分行業經營面臨惡化,出現了全行業虧損。反映到股市,在滬深總市值中,以能源石化、礦業資源、基建化工等為代表的週期性工業類公司佔據主要權重,消費類公司權重只有約20%。比如醫藥健康類公司,權重僅約為5%;百億市值以上的服務類公司屈指可數。再清楚不過,滬深股市與中國經濟害了同樣的結構性毛病:位於産業鏈上中游的工業品産出和位於産業鏈下游的消費品産出比例嚴重失調,一條腿粗壯臃腫,連帶動自己都已略顯吃力;另一條腿孱弱纖細,營養嚴重不足,拖了經濟優化的後腿。

  追蹤美國股市20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每個特定的時期總會有特定板塊在唱主角,而引領其發展和調整的是那些可以代表不同時代先進生産力,並適應經濟發展內在要求的産業。比如19世紀的鐵路股、20世紀早期的鋼鐵股、50年代的汽車股、60年代的電子股、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生物科技股、90年代的網路科技股等,這些代表性的産業依次引領了幾次大牛市行情。

  道瓊斯指數中成分股的變遷也見證了這一趨勢。100多年前,道瓊斯工業指數最初只有12隻成分股,全部是傳統工業股成員,如今幾乎全被剔除出去,代之以強生、寶潔、可口可樂、卡夫食品、麥當勞、默克制藥、輝瑞制藥、沃爾瑪、迪士尼、微軟等知名消費股。今天,美國股市工業品股票權重縮減到只有約20%。道指成分股的這種歷史變遷,不僅是美國經濟百年來由工業型向消費型轉變的縮影,也是美國股市由消費股取代工業股唱主角的注腳。

  對比中美股市,可清楚發現滬深股市的短板。從市值權重來看,美國金融地産類股票佔比約16%,滬深卻高達約32%;美國工業原材料類股票佔比約4%,滬深卻高達約11%。與此相反,美國必需消費品股票佔比約12%,滬深只有約5%;美國醫藥健康股票佔比近年來維持在20%至30%之間,滬深只有約5%。中國人口約是美國的4倍多,單從食品飲料行業來看,有近14億人口的吃喝,足以支撐起海量的食品工業産值。美國經濟總量約是中國的2倍,但食品飲料類及其他消費類股票市值規模,美國龍頭股卻是滬深同類龍頭股的10倍左右。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龍頭工業股市值與美國相差無幾,有的甚至超過美國。中國能在工業領域趕超美國,在不遠的未來,也能在消費領域趕超美國,這是可以基本確定的大概率事件。畢竟,消費是基本社會福祉,一個龐大的經濟體如不能最終落腳到消費層面,就稱不上是真正的經濟社會發展。

  我國最終消費率在2011年停止了連續11年的下降趨勢,開始呈現穩步上升態勢;在經濟增量權重中,最終消費因素開始超越資本形成因素成為主導力量。去年消費對國內生産總值的貢獻率達到了50%,同比提高4.1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4.4%,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在去年國民經濟總量中,服務業佔比46.1%,第三産業增加值佔比首次超過第二産業。今年上半年第三産業佔比為46.6%,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3個百分點,經濟轉型已初現端倪。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逐步從生産領域轉向服務領域,從粗放投入驅動轉向品牌文化驅動上來,這標誌著中國經濟的“消費時代”正在悄然來臨,以食品飲料、醫藥健康、日用品、文化傳媒教育、旅遊、服裝、3C産品、零售連鎖等為主的消費股將成為市場主流,佔據主要權重,這是滬深股市未來的發展脈絡。

  迄今為止,最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場所就是股市。股市各路資金不是靠行政命令,不是靠政策扶持,而靠市場的判斷,靠真金白銀的投入,通過真刀實槍的博弈來實現投資人的經濟利益。而在資本流動的背後,是稀缺性生産要素資源跨地域、跨時差的優化配置,並因此以更高的生産效率提供更優良更豐富的産出,這也是現代意義上的最根本的金融邏輯。

  所以,經濟“調結構”和股市“調結構”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給任何一個踏板加油門都可在質和量上提升經濟增長水準。就資本市場而言,在滿足統一規則的前提下,不論IPO還是再融資,都應把更多機會讓給消費類企業;反過來,當消費股達到一定權重比例後,由於其業績穩定,股價波動較小,能減少股市整體波動,能將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也就夯實了股市穩定發展的牛市基礎。

  (丁 峰 作者係獨立投資分析人士,著有《消費品股票投資標準和實操技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