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醫藥 > 正文

字號:  

六部委力推醫藥分開 連鎖藥店對紅利沒反應

  • 發佈時間:2014-09-16 09:21:27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藝文

  4年之後,作為新醫改核心原則之一的“醫藥分開”被正式重啟。

  9月9日,商務部、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衛計委、食藥監總局等六部門聯合發佈《關於落實2014年度醫改重點任務提升藥品流通服務水準和效率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正式提出“採取多種方式推進醫藥分開”。這次多部門的統一發文,也被市場一致認為是新醫改終於重新考慮“醫藥分開”原則與實施路徑的重要信號。

  “醫藥分開”重啟

  在《通知》中,一些此前被業界多次呼籲的內容在這份新文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諸如明確提出了“加快清理和廢止阻礙藥品流通行業公平競爭的政策規定,構建全國統一市場;採取多種方式推進醫藥分開;鼓勵零售藥店發展和連鎖經營;增強基層和邊遠地區的藥品供應保障能力”等。

  而一些更為“敏感”的內容隨後也引發了廣泛的關注—“採取多種方式推進醫藥分開”,即“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可探索由規模較大、品質控制嚴格、執業藥師藥事服務制度完備、誠信記錄好的零售藥店,承擔醫療機構門診藥房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的多種形式的改革”,和“逐步形成醫師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自主購藥的新模式”。

  “這是幾個主管部門在意見統一後第一次正式對外發佈的關於"醫藥分開"的內容,之前的一些分歧不能説取得完全一致,但至少達成了原則性的統一。”昨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接近政策制定方的權威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

  作為2009年啟動的新一輪醫藥體制改革中的重要原則之一,“醫藥分開”被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一個必須實現途徑,通過取消醫院運營對藥品收入的嚴重依賴,破除以藥補醫機制,使醫院和藥品兩個行業都實現健康發展,而這一點,也是醫改“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公立醫院改革的關鍵環節所在。

  但對於已經長期寄生於藥品收入維持醫院運營的醫院系統來説,如何在保證醫院平穩過渡的情況下實現醫藥分開,業界一直存在著不同意見,包括取消藥品加成、收支兩條線、藥房託管等措施都曾在不同階段和不同地區作為改革選擇的“入口”。

  而主管藥品流通行業的商務部最開始提出了醫藥先分業的想法,即將醫療機構的門診藥房從醫院剝離出來,醫院不再設立門診藥房,患者可以憑醫生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

  這一點在商務部早先發佈的《十二五全國藥品流通行業規劃綱要》中已經有充分體現—“積極探索實現醫藥分開的具體途徑,在已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取消以藥補醫的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周邊藥品零售配套設施比較完善的城市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可率先探索醫生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的模式”。

  “當時的《十二五全國藥品流通行業規劃綱要》對醫藥商業是一個明顯利好,如果能夠把藥品銷售從醫院拿出來放在連鎖藥店,對於終端的藥店來説是一個最有力的提振,但問題在於,醫院不會甘心放棄這一部分。”北京一家連鎖藥店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談到。

  同樣的“抵抗”很快被商務部體會到。

  “在內部會簽的時候,商務部主導的醫藥分業最終沒有被放進去,主要是衛生主管部門認為很多條件還不成熟,在配套政策和補償機制都沒有到位的時候,醫院藥房被拿走了,收入從哪兒來?更何況醫院方面也更強勢。”前述權威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而此次《通知》終於明確了實施的方向—推動醫藥分開面向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可探索由規模較大、品質控制嚴格、執業藥師藥事服務制度完備、誠信記錄好的零售藥店,承擔醫療機構門診藥房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的多種形式的改革,推進臨床合理用藥。

  同時,《通知》要求逐步形成醫師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自主購藥的新模式。並確保醫療機構按照《處方管理辦法》開具和調劑處方,保障患者的處方知情權和購藥選擇權。

  連鎖藥店“紅利”

  但市場上最應直接受益的連鎖藥店行業,對這份終於放開的文件卻反應平靜。

  按照《通知》中的表述,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逐步形成醫師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自主購藥的新模式”。

  事實上,此前,商務部方面就曾表示,下一步的新醫改過程中,將尋求多種形式的醫藥分開、提高零售藥店供應藥品和保障能力,逐漸將醫院門診藥房過渡到零售藥店,而商務部將作為推動醫藥分開的主要部門。

  “對現在的藥店來説,最實際的問題還是醫保支付環節,如果藥店拿不到醫保支付資格,消費者不能在藥店實現醫保結算和報銷,這項政策最終還是沒法落地。”昨日,廣東一家知名連鎖藥店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房租、人工等成本迅速上漲,他們正在有計劃地收縮實體店的數量,轉向網上經營,而在實體店內的品種配比上,也更多增加了毛利較高的保健品和日化用品等。

  這一困境正在成為藥店行業的整體困境,在藥品銷售終端中,醫院渠道佔據八成銷售份額,全國13萬家藥店和網路銷售僅佔據兩成,也因此,在全國各大城市中,藥店的品類更多向高毛利的非藥品轉移,而這一保守估計數量在13萬門店上下的行業,也因為長期的政策缺失被迅速邊緣化。

  對此,商務部已經確認,下一步人社部將符合資質條件的零售藥店及時納入醫保定點範圍,逐步擴大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覆蓋範圍。

  與此同時,按照商務部透露的資訊,主管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政策,鼓勵大中型骨幹藥品流通企業向農村和偏遠地區延伸銷售和配送網路,增強基層和邊遠地區的藥品供應保障能力。

  “下一步的細則文件會很關鍵,但這次的方向已經很明確,對連鎖藥店行業來説,關鍵的醫保支付系統解決後,很可能會迎來一次"實際的"政策普惠。”前述藥店負責人談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