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市公司理財掙快錢懶錢上癮

  • 發佈時間:2014-09-11 10:35:33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剝削實體經濟

  ■人民

  為啥上市公司紛紛“不務正業”愛上理財?“趨利避害”“追逐利潤”是企業的本性。一方面理財産品收益穩定,賺錢容易;另一方面實體經濟利潤低,賺錢辛苦。

  民間早有“做企業就是給銀行打工”的説法。由於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利潤低,而銀行等金融行業利潤高,一些做實體經濟的上市公司有錢了,不願再投到實體經濟,而是投向金融體系,借助銀行理財等賺“快錢”賺“懶錢”。這些上市公司實際上加入了銀行等金融機構“剝削”實體經濟的隊伍,進一步抬高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而本已處於弱勢的未上市中小企業,做實體經濟就更難了,出現弱者越弱的馬太效應。

  上市公司投資理財並不違背商業規則,問題的關鍵是銀行業擠壓了實體經濟的利潤。數據顯示,2014中國企業500強中製造業企業的平均凈資産收益率為8.8%,而銀行的平均凈資産收益率高達18.6%。

  因此,完善金融市場體系迫在眉睫。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當前,一批民營銀行已獲批籌建。銀行業引入競爭機制,才能打破壟斷,讓利潤回歸合理區間,真正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讓苦心經營實體經濟的企業獲得應有回報。如此,中國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