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周慶華:如何打通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血脈”

  • 發佈時間:2014-08-07 08: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銀行業的資産規模和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在推動國家經濟平穩發展的過程中功不可沒。但是,就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能力而言,我國銀行業的提升空間還很大。

  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水準,是“調結構、穩增長”的客觀需要。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援。離開了實體經濟,金融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核心部門,是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渠道。當前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遇到了一些挑戰,面臨不少困難,如産能過剩、增速放緩、出口受挫、融資困難等等。在“調結構”和“穩增長”的雙重壓力下,我國銀行業更應當回歸本位,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肩負起加強改進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和服務的責任。

  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水準,才能更有效地防範金融風險。支援實體經濟和防範金融風險是金融的兩大使命,銀行業只有腳踏實地地服務實體經濟才能更有效地防範金融風險。當銀行業過量生産虛擬金融産品,通過高杠桿的交易價格形成不以具有實際價值的標的物為基礎的“公允價值”,使資産逐步泡沫化時,除了易引發債務危機,還會導致銀行盈利和實體經濟發展漸行漸遠。

  因此,銀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融入經濟發展大局方面具有較為獨特的運作機制和市場功能,在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促進農業農村和小微企業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銀行業要將基層創新和頂層設計相結合,推動銀行業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質。

  近年來,相關部委及監管機構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旨在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包括繼續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重點向基礎建設、新興産業、保障房建設以及向小微企業、“三農”給予傾斜;繼續支援小微企業金融債發行;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支援村鎮銀行發展,鼓勵銀行開闢新渠道,開發新産品,為實體經濟服務。政策層面的持續加碼強化了市場對政府解決信貸難問題的信心。未來,要繼續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水準,從根本上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

  一要鼓勵基層創新,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水準。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真正癥結,在於銀行金融創新的不足。長期以來,我國社會公眾和學術界存在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在金融體系中“大銀行服務大企業,小銀行服務小企業”;認為要真正解決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只有大力發展小型金融機構。而在美國,絕大部分的小微企業貸款是由大銀行提供的。比如富國銀行通過金融創新把小微企業貸款變成了極具價值的投資和風險相對較低的業務。富國銀行的實踐表明,只要操作方法正確,風險很高的小微貸款也可以變成盈利的主要來源。我國銀行業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應當推進客戶結構調整,將小微信貸作為重要的利潤增長點,通過創新風險管理工具和理念,對小微企業客戶實行分層行銷,對不同層級的客戶採用不同的貸款流程,持續推動小微金融創新。

  當然,金融創新要特別注意有序、有度、有監管。無序、無度、無監管的創新會影響金融穩定,並可能産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吸收大量原本可用於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資源。小微企業金融創新必須以風險管理和金融監管能力的提升為前提,真正做到“風險可控、成本可算、資訊充分披露”。

  二要完善頂層設計,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水準。推動銀行業回歸實體經濟本質,既需要自下而上的基層創新,也需要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針對某一方面的單兵推進式改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難以取得切實成效。頂層設計有助於形成改革合力,統籌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因此,要引導銀行業將創新納入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在完善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的同時,進一步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

  首先,要優化市場準入,對內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對外逐步放寬外資銀行進入條件,豐富銀行機構體系,推動銀行差異化發展和有序競爭,為不同經濟群體、不同産業、不同領域以及不同金融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繼續簡政放權,激發市場主體的動力與活力。

  其次,要抓住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這條主線,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加多樣、適用性更強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有針對性地豐富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領域的金融産品,推進客戶結構下沉和優化,加大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支援。

  再次,要從源頭上加強風險管控,商業銀行應當落實公司治理的有關要求,持續改善法人治理結構,不斷提高董事會的獨立性和專業性,使其切實擔負起對銀行經營管理的最終責任,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從整體上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等加以有效管控。

  最後,要堅持微觀審慎與宏觀審慎監管相結合,完善監管制度,推動資本管理辦法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的落地實施,特別是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促使其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經濟日報記者 周慶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