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FD I流入量創新高居全球第二

  • 發佈時間:2014-09-10 01:00:1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康淼 劉旸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了《世界投資報告2014(中文版)》,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FD I(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達到124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位。今年以來中國FD I流入量繼續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份,我國F D I流入量總額已超過1.5萬億美元。

  發展中國家FDI流入量創歷史新高

  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F D I扭轉2012年下跌趨勢重現增長,流入量增長了9%,達到1.45萬億美元。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FD I流量在2014年可能升至1 .6萬億美元,2016年進一步增長至1.8萬億美元。這一增長主要來源於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所帶來的直接投資增加。

  聯合國貿發會議投資趨勢事務處處長藤田正孝説,發展中經濟體在2013年全球F D I流動中保持了領先優勢,F D I流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7780億美元,佔總流量的54%。此外,1080億美元流向了轉型經濟體。在F D I流入量的全球前20位排名中,發展中和轉型經濟體佔到了一半。

  從區域來分析,流入亞洲發展中國家的FD I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遠遠超過了歐盟的水準。流入其他主要發展中地區的FD I也均出現增長。非洲增長了4%,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增長了6%。

  與此同時,2013年流向發達國家的FD I增長了9%,達到5660億美元,佔全球總流量的39%。聯合國貿發會議表示,由於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所帶來的直接投資增加,預計未來發達國家FD I增長越來越快,FD I地區分佈可能會向發達國家佔全球FD I流入量份額越來越大的“傳統格局”傾斜。

  中國FDI流入量已佔全球總量的8.5%

  在所有發展中國家中,中國依然是最具吸引力的FD I流入地,吸引外資並沒有出現減弱的跡象。2013年中國FD I流入量佔全球FD I總量的8.5%。今年以來,中國FD I流入量繼續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數據,自1992年起,中國已連續22年成為吸收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各國和地區中所處位次基本穩定。近20年,中國吸收外 資 在 全 球F D I總 量 中 年 均 佔 比 為7.6%,在發展中國家吸收外資中,年均佔比則為21.5%。

  “改革開放36年來,中國抓住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機遇,不斷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積極合理有效吸收外資,主動參與國際分工和承接國際産業轉移,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邱麗新説。

  今年以來,中國吸收外資的勢頭沒有減弱的趨勢。1月至7月,中國非金融領域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 .3萬家,同比增長4.9%,扭轉了自2012年以來新設立企業數連續2年下降的局面,實際使用外資711.4億美元。截至2014年7月,中國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近80萬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超過1.5萬億美元。

  邱麗新説,今年以來中部地區吸收外資快速增長,承接産業轉移成效顯著。1月至7月,中國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1.6億美元,同比增長17.8%;在全國吸收外資中所佔比重提高了2.2個百分點。中西部省市承接跨國公司投資的大型製造業項目明顯增多,産業聚集規模不斷擴大,在中西部地區已形成若干在全球及國內有顯著影響力的産品生産基地。

  服務業從2011年超過製造業成為中國吸引外資最主要的領域,今年以來服務業吸收外資繼續維持強勁勢頭。1月至7月,服務業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8657家,實際使用外資397.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9%和11.4%。除房地産外,金融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業、與建築相關的工程服務業吸收外資均大幅增長。

  推進外商投資體制改革

  邱麗新説“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有效保障,為此,我們鼓勵跨國公司和中國企業開展投資合作,實現互惠雙贏,實施了一系列進一步擴大開放,鼓勵外商投資的舉措。”

  自2013年以來,中國政府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減少和簡化行政審批,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和投資者的市場主體作用方面開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2013年5月至今,已先後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事項。今年3月1日,在全國開展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6月,又決定推進工商登記制度“先照後證”改革,將一大批前置的行政審批事項變為後置,同時,減少和規範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等。這些改革舉措進一步激發了企業和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釋放出更大的市場活力。

  中國還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拓寬了外商投資領域。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運作,自貿區在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領域擴大開放,在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在金融領域開放創新,各項改革效應逐步顯現,外商投資大幅提速,今年上半年自貿區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量為去年同期的13倍。

  “在全國範圍內,我們積極穩妥推進金融、電信、教育、醫療、運輸服務等服務業對外開放,在外資舉辦經營性養老機構和殘疾人服務機構、開展獨資醫院試點、引導融資租賃行業規範發展等方面已經或即將出臺更加開放的舉措。”邱麗新説。

  商務部還引導外資促進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修訂出臺《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産業目錄》,進一步推動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推進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改善中西部地區投資和運營環境。推動福建平潭、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與臺港澳地區的投資合作,支援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提高沿邊開放水準。

  邱麗新説“我們將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外商投資管理體制,統一內外資法律體系的總體要求,加快推進各項改革,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和製造業對外開放,減少投資準入限制,為外商投資創造更加透明的法制環境和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