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P2P開始“去擔保化” 投資人需提高風險意識

  • 發佈時間:2014-09-01 05:31:5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理財師課堂

  今年5月,P2P行業“一哥”平安陸金所率先扛起“去擔保化”大旗,明確表示未來陸金所P2P業務的發展規劃擬取消第三方擔保,採用個人信用評級的方式開展業務,允許投資者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自助選擇投資産品。在陸金所率先提出“去擔保化”的口號後,多家P2P平臺也加入了“去擔保化”大潮。

  在8月30日由網貸之家主辦的“‘網貸神州行’走進廣州”見面會現場,多家P2P機構負責人分析指出,對於投資人而言,“去擔保化”無疑是揭開了P2P平臺保本保息的“面紗”,讓投資者意識到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過去在所有平臺都是100%保本息的情況下,投資人很可能完全不顧風險,哪家收益高就投資哪家。當平臺去擔保之後,投資者需要進行一些風險評估,提高自身的保護意識。

  事實上,擔保模式為平臺發展集聚人氣後,也讓投資者存在誤解:只要有擔保就是安全的,其實不然。E速貸研究諮詢部總監黃遠裏認為,當平臺完全去擔保之後,投資人應具備基本的風險控制能力,要對借款項目的資訊進行審核,同時還要選擇一個能證明投資人債權關係以及風控系統比較嚴謹的平臺。

  目前P2P平臺大多通過第三方擔保公司來為項目提供保障。但融金所總經理黃敏提醒,在第三方擔保的模式中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探討。“比如這家擔保公司的杠桿是否超出了其承受範圍,又比如有的平臺通過選擇幾家擔保公司來分散風險,但當所有平臺都選擇了這幾家擔保公司的時候,風險其實又聚集起來了。”

  此外,還有機構採取風險保證金、風險準備金等模式,一旦項目發生兌付問題,即從準備金中扣除。不過,新聯線上總經理許世明認為,當業務量到了一定程度,一旦發生系統性風險,風險準備金機制有可能不堪一擊。“目前P2P行業風險準備金比例一般是3%左右,一旦平臺壞賬率大幅超過3%,甚至吞噬了平臺的利潤,那平臺是否有能力保證剛兌就很成問題”。

  剝掉“擔保”外衣後,P2P平臺産品的風險如何降低?目前各家機構做法不一,最徹底的是陸金所,直接推出無擔保産品。但前海理想金融總經理李永鋼分析認為,其他P2P平臺不應該參考陸金所的做法,“陸金所依靠平安集團的背景,此外它的市場潛力較大,但如果其他平臺效倣陸金所的話,即使推出了無擔保産品,投資人也不一定會選擇。”

  此外,許多P2P平臺也開始嘗試與保險公司合作,利用保險公司貴風險的管理能力進行風險對衝。目前阿裏招財寶就引入了中投保和眾安保險給産品提供本息保障。不過,與會人士認為,引進保險機制是一種有意義創新之舉,但目前只能是一種嘗試,不能大規模進行。“這個行業剛剛興起,而且細分出很多的平臺,比如説有專做車貸、房貸的,等等,保險在沒有足夠的大數據給它提供風險測算的情況下,或難以用保險來提供給平臺和投資人投保”。

  此外,引進保險公司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收益的下降。“對於民間借貸來説必須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來調查資料的真實性,所以必然導致保費比較高。如上海一家平臺,引進保險後90天的年化收益率降了降了9%,6個月的年化收益率降了10%。”黃遠裏表示。

  南方日報記者 黃倩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