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站點100個讚
- 發佈時間:2014-08-27 03:32:44 來源: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騎行成了許多海滄居民熱衷的休閒方式。(通訊員 林廣明 攝)
編者按
就在島內公共自行車系統如火如荼推進之際,“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的第一個示範項目——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迎來了它的一週歲生日。
雖投用僅一年,海滄公共自行車後來居上,單車使用率達5.38次/天,超越了全國知名的杭州公共自行車系統(3.6次/天),位居全國前列,足見民眾對公共自行車的喜愛之情。
放眼全國,公共自行車運營成功者寥寥,海滄公共自行車的制勝法寶有哪些?日前,記者深入一線,從海滄公共自行車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梳理其脈絡,試圖為公共自行車在廈門的可持續發展,提煉出一些共性的經驗和啟示。
文/本報記者 楊繼祥 林岑
全球“綠道之父”點讚
“就是這張卡,給我帶來健康、快樂,還有許許多多的老夥伴。”張愛國小心翼翼地從口袋裏掏出海滄公共自行車卡,像珍寶一般握在手裏。
張愛國是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第一個辦卡人,因為騎行,張愛國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騎友”,從此,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海滄的廣大市民同樣見證著海滄公共自行車的成長,每日將車卡裝在口袋裏,自行車也悄悄滲透進市民的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剛開始的辦卡量為零,到8月25日辦卡數量突破27000張,最高峰日騎行量突破10000人次,今年五一期間,阿羅海城市廣場站單日騎行人次就超過3500人次。
在廣大市民看來,從0到27000的跨越,體現了海滄決策者的智慧、勇氣與活力。在啟動公共自行車建設之前,海滄區審慎決策,廣泛徵求意見,先後召開多場意見徵集會,並開通郵箱、微網志等平臺,11萬人參與討論,3萬多條意見建議“浮出水面”,小到車身顏色,大到運營模式,每一條意見都承載著群眾對海滄公共自行車的滿腔期待和熱情。
2013年9月,作為社會各界共同締造的産物,集健身、出行、旅遊觀光于一體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在海滄率先“落地生根”,填補了我市此前沒有公共自行車系統這一空白。
丹麥建築師楊·蓋爾先生,被譽為全球“綠道之父”,他在海滄湖畔的綠道上漫步時激動地説,“我非常贊成海滄推動慢行系統的建設,人性化的城市就應該是慢行的,人和人可以迎面打招呼,而不是坐在車裏。”
“鳳凰花色”覆蓋全區
清晨,家住東孚天竺花園的陳女士如往常一樣走下樓,熟練地刷卡,騎著公共自行車出發前往工作單位。穿過美麗的鳳凰木大道,呼吸著大曦山公園負氧離子超過5000個/立方釐米的新鮮空氣,鳳凰花色公共自行車越來越多,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陳女士告訴記者,“以前每天上班都要轉兩趟車很麻煩,現在騎行20分鐘就到了,不僅方便還健康。”
“開弓沒有回頭箭,公共自行車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海旅集團負責人説,群眾需要哪有站點,我們就在哪建站點。如今,海滄公共自行車的“觸角”,已慢慢從海滄灣新城逐步延伸向東孚、新陽片區,直至覆蓋全區。
一年來,海滄公共自行車漸行漸“遠”,站點數量不斷增加。從2013年9月剛投用時的4個站點、120輛車,發展到今年8月底,100個站點、2000輛車,極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大家齊聲叫好。2000輛自行車,全都來自包括企業、居民群眾在內的社會各界的捐贈,是名副其實的“愛心單車”。
“看著海滄公共自行車不斷前行,並逐漸形成可學可借鑒的經驗範本,我感到非常欣喜!”民主黨派人士賴錚説,“身為民革的一員,很欣慰地看到3年前的提案變成現實,走向成功。”
持續創新亮點頻現
近期,海旅集團擬推出限量發行1000張的海滄公共自行車紀念卡,消息一齣,熱愛公共自行車的市民紛紛來電諮詢。“海滄公共自行車常有新花樣,帶給我們豐富的體驗。”在市民眼中,一歲大的海滄公共自行車亮點頻現,保持著不竭生機和活力。
“在我看來,最好的創新是將公共自行車卡與公交易通卡綁定,太方便了。”市民吳先生説,如今出門只需放一張卡在包裏,就能搭乘海滄目前所有的公交。據海旅集團負責人介紹,海滄公共自行車率先全市實現了與廈門易通卡互聯互通共用錢包功能,領先全國的技術大大方便了市民的日常使用。
市民暢享公共自行車帶來的綠色福利。一年來,海滄公共自行車的內涵不斷豐富。
去年11月,福建省首個公務自行車系統正式在海滄啟動。海滄區公務人員3公里內的外出辦公,就可以用“兩輪”取代“四輪”,而市民們也可騎著自行車到各個部門辦事。
今年3月,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又添“新菜色”。在海滄街頭,一輛輛公共自行車上搭載著穿著制服的公務人員。執法自行車的投用是對公務自行車的延伸,體現了海滄區將3公里內低碳環保的公務出行落到實處的決心。
在海滄,除了公務自行車、執法自行車,還有方便市民出行健身的公共自行車、供遊客觀光旅遊的雙人自行車、方便媽媽出行的母子車。如今,海滄公共自行車已成為海滄市民生活、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騎行正在成為一種回歸的時尚。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