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廈海鷺風展新貌 喜迎全球海洋人

  • 發佈時間:2014-08-27 03:32:44  來源:廈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五緣灣帆船港。

  中華白海豚在廈門海域嬉戲。

  海域整治聯合執法。

  去年,第六屆國際遊艇帆船展覽會在五緣灣隆重開幕。

  (本報記者 姚凡 攝)

  “廈門號”在雪梨。

  會期>>

  8月27日-28日

  規格>>

  ●這是APEC海洋部長會議首次在我國舉辦

  ●迄今為止我國海洋領域舉辦的政府間規格最高、參加成員最多的國際會議

  ●如此重量級的會議落戶廈門尚屬首次

  議題>>

  1.提升海洋環境保護與防災減災能力

  2.推動藍色經濟區域合作網路建設

  3.促進海洋在糧食安全中的作用

  4.推進創新性的海洋科技合作

  回放

  國際性海洋盛事

  頻繁落地廈門

  APEC第四屆海洋部長會議今日召開,廈門在海洋方面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也將乘此次會議的東風翻開新篇章。站在這個節點上回望過去,事實上,廈門之海與世界海洋的往來融匯已經走了很長的路。

  PNLG秘書處落戶廈門

  2001年,東亞海岸帶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網路(PNLG)成立,在東亞各國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規模迅速擴大,從最初18個地方政府成員,發展成目前擁有來自東亞9個國家的35個地方政府成員的區域性國際組織。而鮮為人知的是,它的秘書處,就落戶在廈門。

  近幾年,PNLG通過召開年會和各類研討會,組織開展相關培訓,促進了成員政府間在海岸帶綜合管理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取得積極的成效。而廈門作為PNLG的主席城市,通過主辦和參與PNLG的各項活動,承擔PNLG秘書處工作,為東亞各國地方政府成員,加強在海岸帶綜合管理領域交流,分享經驗,提高管理能力,以及促進東亞海域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在廈成立

  2011年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在廈門正式成立,多年來為APEC海洋國家展開頭腦風暴、共謀亞太區域海洋合作發展提供了據點。

  不僅如此,廈門所在的福建海洋研究所開展的援外培訓,廈門大學海洋與海岸帶發展研究院的海岸帶綜合管理培訓班以及海洋三所承擔的海洋管理國際培訓,使各國交流培訓人員在借鑒中國海洋領域管理經驗與實用技術的同時,更深入地認識和了解了真實的中國。

  國際海洋周成世界交流平臺

  風從海上來——每年11月的第一個週末,在鷺島廈門,一場國際性的海洋盛事總是如約而至。來自40多個沿海國家和地區以及近20個涉海重要國際組織蒞會,參加海洋周主論壇和其他論壇的代表超過2000人次,參加海洋周各項活動的社會各界人士超過10萬人次。

  已成功舉辦9屆的廈門國際海洋周如今已有了三個重要的“頭銜”——成為14個重要的海洋國際組織都聯合參與主協辦的全球性海洋盛會,成為與瑞典斯德哥爾摩“世界水周”相媲美的世界唯一的海洋周,成為中國與世界海洋界交流的重要平臺。國際海洋周,已經成為廈門蜚聲國際的一張“燙金名片”。

  遊艇展帆船賽等輪番上演

  乘風破浪的“廈門號”,獨闖大洋完成全球海洋環行,成為國人心中一個敢拼敢闖的精神符號,更為世界海洋探險征程添上了新的一筆。一年一度的“國際遊艇帆船展”、“海峽杯帆船賽”、“沙灘文化節”等品牌活動賽事輪番在鷺島精彩上演。來自世界的語言匯聚廈門,共同掘金海洋産業,共同謀劃海洋可持續發展大計。

  本報記者 林雯 通訊員 陳建春 許金練

  以共同的湛藍海洋為紐帶,來自世界的聲音在鷺島匯聚唱響。

  今日上午,APEC第四屆海洋部長會議在廈門開幕。

  天清日朗,颯爽的金風將見證今日在鷺島上演的又一場高端盛會。今年的APEC海洋部長會議由外交部總牽頭,國家海洋局主辦,廈門市政府承辦,依託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等單位操作執行。值得一提的是,這不僅是APEC海洋部長會議首次在我國舉辦,這也將是迄今為止我國海洋領域舉辦的政府間級別最高、參加成員最多的國際會議。

  今日的開幕式也許沒有似錦繁花,但一定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今日的開幕式也許沒有禮炮喧天,但一定有經驗的切磋與互動。儘管會期只有短短兩天,但此次海洋部長會議將討論的議題含金量十足。

  在構建亞太海洋合作新型夥伴關係的主題下,會議確立了四個重要議題——提升海洋環境保護與防災減災能力、推動藍色經濟區域合作網路建設、促進海洋在糧食安全中的作用、推進創新性的海洋科技合作。兩天會期結束後,會議成果將提交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據了解,如此重量級的會議落戶廈門尚屬首次。 國際性海洋盛事頻繁落地廈門,必然將使廈門的國際知名度站上一個新臺階。在密切的海洋經濟交流過程中,廈門也不斷吸取“國際經驗”,更深入理解海洋建設的方方面面,各項工作目標也隨之“水漲船高”。

  幕後

  廈門首擔“重任”

  籌備時間近一年

  廈門市有著豐富的辦會經驗,但要辦如此高規格的國際性會議,其實並無太多先例可考。因此,廈門市早從去年開始就著手陸續啟動各項會務保障的籌備工作。

  保障任務清單有20多項

  APEC第四屆海洋部長會議會務籌備工作由國家海洋局負責總體指導,廈門市則承擔會務保障工作。在國家海洋局給廈門下達的保障任務清單中有長長的20多項內容,主要涉及會務和安保兩方面——包括會議場地、會議設備、會議註冊、參會代表的住宿、用車、安保、通信等各項保障工作,包括各項時間表和路線圖也精確落實到人。

  提前到同級別會議取經

  為辦好此次會議,國家海洋局成立了跨部委籌備委員會。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APEC第四屆海洋部長會議的保障工作,明確會務保障工作組織機構由副市長倪超擔任會務保障協調領導小組組長,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內外賓接待、後勤保障、安保、新聞宣傳等七個工作小組。

  今年2月和5月,我市保障部門還去外地“取經”——分別前往寧波、青島觀摩學習2014年APEC第一、二次高官會和貿易部長會議,學習同等級會議的各項辦會經驗。

  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在落實會務保障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具體工作。林金平局長多次強調,要舉全局之力和有關部門一道把相關會務件件抓好。

  【成就·廈門】

  去年海洋經濟增加值360億

  廈門的這片碧藍海水,承載著沉甸甸的光榮與夢想,在海洋經濟邁向騰飛的過程中,益發呈現出強大的活力與勃勃生機。

  2013年,廈門市海洋經濟總産值1856.69億元,增加值360.04億元,增長速度分別為13%和13.1%。在廈門市委、市政府的海洋建設藍圖中,下一步要努力實現的是海洋經濟增加值年遞增15%以上,海洋經濟建設、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綜合管控等方面齊頭並進,繼續攻關海洋強市的願景目標。

  發展海洋經濟

  高科技含量産業迅速崛起

  廈門市年産水産苗種已達2000多億尾,其中對蝦苗佔全國市場的50%以上,漁民收入實現五年翻番。

  全市海洋經濟發展形勢喜人。一系列科技含量高、輻射範圍廣、見效快、收益好的海洋戰略性新産業項目陸續規劃開工。2012年成功建立的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是促進海洋經濟加快發展的重要平臺。

  在海洋生物産業方面,開發海洋多糖、膠原蛋白、生物酶、醫藥中間體等海洋功能性食品,努力打造國家級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産業鏈示範工程。造船和海洋裝備方面,力促海工裝備製造基地、中船重工所、海洋防腐塗料研發基地落地生成。加快翔安歐厝遊艇製造基地、五緣灣國際遊艇帆船展銷中心和遊艇城建設。海洋旅遊方面,加快建設郵輪母港,按照一島一策的思路,開發5座條件成熟的無居民海島,發展環島(串島)遊。

  上半年,全市海洋公共服務平臺、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生物製品、海洋現代服務業、船艇製造、生態修復等22個項目進展順利,完成總投資8.54億元,佔計劃投資額的98.17%,項目實施後預計每年可新增産值5.46億元。

  縱觀現在的廈門,已經形成了以臨海工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遊業、海洋漁業等為主體的海洋經濟體系,並催生海洋生物産業鏈、郵輪遊艇産業鏈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

  構築多重防線

  保護提升海洋生態環境

  幾年來,已完成海域清淤及整治工程投資額達50多億元,累計清淤量1.4億立方米。

  2006年7月,廈門正式啟動環東海域綜合整治工程,整治面積為91平方公里,通過養殖清退、退墾還海、灘塗清淤、岸線整治和生態修復等工程的實施,環東海域水動力條件和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提高,昔日魚塘遍佈,環境臟亂的灣區徹底改頭換面,成為景色宜人的新城區。

  幾年來,廈門還先後對筼筜、鐘宅、大嶝、馬鑾、高集、集杏、東坑等7座海堤,實施開口通海、破堤建橋、清淤還海等改造工程。

  從五緣灣綿延至環島路廈大白城,一個美輪美奐的國家級海洋生態公園正在演變生成當中。2011年5月,廈門建設全國首批國家級海洋公園的申請獲得國家海洋局批復,在這片規劃總面積為24.87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有海,有沙灘,有島嶼,我市將利用10至15年時間,將其建設成為濱海景觀優美,自然生態特色明顯的國家海洋生態保護示範區。

  嚴格管控海域

  科學合理利用海洋資源

  廈門組建了全國第一支有行政編制的海洋綜合執法隊伍——廈門海洋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廈門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在開發用海之前,如何“管好海”更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

  為適應海灣型城市建設和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廈門創建海洋綜合執法管理新機制,組建了全國第一支有行政編制的海洋綜合執法隊伍——廈門海洋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經過近10年發展,這支隊伍在打擊非法圍填海、傾廢、採砂、捕撈等行為,管控養殖回潮、維護涉海工程施工秩序、確保廈金航線暢通等海洋與漁業綜合執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海洋衛士”;創建了聯合執法機制,形成了廈門涉海管理單位的合力;建立了廈漳泉城市海洋執法聯盟機制,執法內容從漁船管理、電炸魚捕撈,逐步擴展到聯合打擊傾廢、陸源排污、海洋珍稀物種保護等海洋生態與環境領域;同時,還加強廈金合作,聯合管理越界採砂、捕撈船隻、共同治理海漂垃圾等問題。派駐廈門的中國海監第六支隊,多次出外海巡防,參加聯合執法行動,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展望·廈門】

  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

  眾所週知,廈門之美,很大程度上正是源於海洋之美。回望歷史的腳步,廈門的每一步發展都與這片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手握海洋這條珍貴的“生命線”,廈門已將發展海洋事業作為重點納入《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圍繞“海峽、海灣、海島”資源優勢,合理利用與開發海洋資源,走海洋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發展道路,加快建設美麗海洋強市。

  確立“五位一體”

  美麗海洋戰略佈局

  美麗海洋建設的內涵就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海洋強國、美麗廈門戰略的基本要求,全面推進海洋經濟、海洋生態文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和海洋管控“五位一體”的協調、持續、健康發展。在空間佈局上,突出各海灣特色,立足資源共用、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實施“一核引領、兩翼互動、環灣統籌、南北拓展”的全市戰略佈局,將思明、湖裏、同安、翔安、集美、海滄6個區全面納入,同時以廈漳泉同城化、一體化為突破口,連同金門一同納入廈門灣大都市區發展框架,統籌規劃建設,以期實現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生態文明、海洋科技創新強勁引領、海洋文化繁榮豐富、海洋管控和美、平安海洋、和諧海洋的戰略目標。

  近日,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牽頭制定了《美麗廈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將廈門建成集魅力海灣、浪漫海岸、璀璨海島和湛藍海水于一體的美麗海洋生態共榮圈。在此基礎上,以生態工程帶動文化傳承,將白海豚人工繁育基地、文昌魚自然保護區、國際海洋周打造成一張張蜚聲國際的“燙金名片”。到2016年,基本達到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的各項指標要求。

  海洋經濟增加值

  力爭2015年翻番

  要實現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生態環境優美、海洋科技創新、海洋文化豐富和海洋管控有力有效的新局面,把廈門建成中國美麗海洋的典範城市,我市制定的近期目標是到2015年,實現海洋經濟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

  不僅是經濟,生態建設的腳步也在全力向前邁進。海洋生態紅線制度研究確立,近岸海域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海洋生態修復全面實施,完成海堤開口和清淤工程,有效改善廈門海域水動力環境;國家級海洋公園建成達標,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全面完成,海洋環境管理能力進一步提高。在海洋科技創新方面,抓緊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全面建設,完成一批公共創新平臺、中心創新總部平臺,攻克一批重點創新項目,科技創新引領取得成效。加大海洋文化挖掘和傳承保護;推出各種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海洋文化活動;海洋文化、産業設施建設加強,海洋綜合意識進一步樹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