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民為何不願成市民

  • 發佈時間:2014-08-25 03:29:25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葉 檀

  城鎮化改革中遭遇到的問題,不僅大城市無能力接納過多外地戶籍人士,一些農村戶籍的人士也不願意成為市民。

  不願意成為市民的農民有兩類。一類存在於經濟發展、土地溢價明顯的地區,如東部沿海的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經濟較為發達地區。

  市場經濟發展,市民、農民福利區別不大,隨著城區的擴大,城市土地溢價提前以徵地安置費等形式,轉移到被徵地的農民手上。去年2月28日在溫州開幕的中國改革論壇上,土地問題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守英錶示,粗略計算,2007年到2011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中用於徵地和拆遷的比重已經達到41%。這説明,靠徵地來推進城鎮化的成本非常高。以41%計,2011年高達3.15萬億的土地出讓金,徵地與拆遷成本1.29萬億。

  曾經有個計程車司機教導我説,窮人翻身靠拆遷,農民翻身靠徵地。這位計程車司機可以當哲學家。的確,拆遷徵地是大部分農民土地大幅溢價的過程。發達地區尤其是城市近郊的農民,在城市擴圍後,大多數把承包地交給外來租戶,在宅基地上修些小高樓出租給打工者。與打工者相比,這些人絕不是社會底層人士,而是食租階層。

  根據搜狐連線綜合數據,目前大城市郊區農民,在買房、大病保險、新農合、養老保險、生育等方面還擁有優勢。8月20日,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表示,土地流轉政策是中央已定政策,土地流轉抵押貸款政策也已下達,目前各地主要處於確權階段。各地確權後,農地可以流轉、可以抵押貸款,農民的金融財産屏障被突破。一線城市與二線省會城市,事實上已無農民市民之別。

  另一類不願成為市民的是老一代打工者。根據公開數據,201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接近2.69億人,其中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約1.3億人,佔農民工總量的46.6%。據調查,佔總量一半左右的老一代農民工(1980年前生)不一定願意將農村戶籍轉為城市戶口。這些農民靠打工養活家人,支出最大部分是孩子教育、在老家造房子。他們養老所繫是在老家的地和耗幾年心力造成的房子,這裡有熟悉的環境和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萬一財務出現狀況後,還有最後的土地保障。

  願意成為居民的是新一代打工者,他們沒有下過一天地,插過一次秧,所有的成長記憶都在父輩打工所在的城市。筆者看到一則調研顯示,在上海、廣州等地的年輕打工者,説著上海話和廣州話,染頭髮、穿小腳褲,在城市中心的老公房裏租房,最大的願望是在所在的城市紮根,而不是回到老家。老家越分越小的土地容不下他們,他們也淡忘了老家。

  城鎮化過程中,成本最低的戶口改革辦法是讓發達地區的農民、市民一步到位,兩種身份統一為居民,農民手上的宅基地、承包地,允許交易留轉。此時土地的性質發生改變,不再是最低生活保障的替代品,而是居民的資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