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市公司跨界收購,創業“80後”套現數十億

  • 發佈時間:2014-08-25 02:31:11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老男孩”要上市了。

  上周,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的第一齣品方“儒意欣欣影業”出現在上市公司中技控股的收購名單中,這家成立於2009年的影視公司將以15億元的價格賣給中技控股,80後老闆柯利明也將一舉變身“高富帥”。

  與柯利明命運相同的,還有鐘英武。鐘在2010年創辦了遊戲公司點點互動控股和點點互動(北京),如今這兩家公司也將被中技控股收入囊中,作價超60億元。生於1985年的鐘英武在創業4年後將坐享近27億元的財富。

  收購這三家公司的中技控股本是一家做“預製混凝土樁”的建築企業,市值僅有42億元。這一次,中技控股將從市場募集86億元,不僅完成收購,剩下的錢還能還掉公司此前的銀行貸款。

  賣掉公司,變身“十億富翁”

  在《小蘋果》的“洗腦節奏”中,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賺走了超過2億元的票房。在電影中,兩個懷揣夢想的大叔跨國尋夢,最終找到了事業“第二春”;在現實中,製片人柯利明正在經歷“名利的誘惑”。

  接受媒體採訪時,柯利明曾提到:“找我買公司,只有一種模式,就是把我公司全買了,我來給你做電影,做職業經理人。”

  柯利明的公司名叫“儒意欣欣”,成立於2009年,他和哥哥柯久明分別持有20%、80%的股權。儒意欣欣已參與策劃出品3部電影——《致青春》、《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小時代3》,每一部都“大賣”,《致青春》票房7.2億,《老男孩》票房超2億,《小時代3》票房接近6億。

  此外,儒意還策劃出品8部電視劇,共270集,包括《鐵齒銅牙紀曉嵐4》、《北平無戰事》等。

  由於影視劇一般有多個投資方,儒意的營收數據並沒有票房那樣靚麗。2013年公司營收869.81萬元,凈利潤-78萬元,2014年上半年,公司營收3092萬元,凈利潤1759萬元。

  這樣的一家公司,將以15億元的價格賣給上市公司中技控股。

  8月18日,中技控股公告稱,將收購儒意欣欣影業100%的股權。15億元的定價,源於儒意影業對未來業績的預期。這家公司預計2015年將實現凈利潤1.3億元,15億元的估值相當於11.54倍的市盈率,與近期被上市公司收購的影視公司市盈率相倣。

  出售儒意影業後,柯利明將成為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他和哥哥柯久明對公司2014年到2016年的業績作出了承諾,凈利潤必須達到7500萬元、1.3億元、1.85億元,否則用現金向上市公司補償。

  上海一位文化産業分析師告訴新京報,對於柯利明來説,在市場好的時候高價賣掉公司絕對是一件划算的事,利潤補償相對於收購對價來説微不足道。

  遊戲公司半年估值增加近八成

  比柯利明收穫更多財富的人是鐘英武,他出生於1985年,比柯利明還要小一些,他2010年創辦遊戲公司點點互動,比柯利明的儒意欣欣也要晚一年。

  在這次中技控股的收購中,點點互動控股和點點互動(北京)分別作價59.28億元和9300萬元,鐘英武在這兩家公司分別持股44.12%和85%,最終將拿到26.94億元現金。

  鐘英武的2家公司比柯利明的儒意影業有著更好的盈利能力。點點互動控股2013年營收4687.58萬美元,凈利潤2781.4萬美元,2014年上半年,營收3208.94萬美元,凈利潤1648.09萬美元。

  點點互動(北京)曾與點點互動控股有VIE關係,點點互動(北京)負責遊戲的研發、市場等環節,點點互動控股擁有遊戲的智慧財産權,目前,這兩家公司的VIE協議已經解除。此次中技控股將同時收購這兩家公司。

  相比之下,點點互動(北京)的營收、凈利規模要小得多,這家公司2013年營收4070.19萬元,凈利潤403.59萬元,今年上半年營收3563.64萬元,凈利潤352.29萬元。

  點點互動面對全球遊戲用戶,目前是Facebook上排名第23的應用開發商,也是除了全球社交遊戲巨頭Zynga之外,Facebook上最主要的模擬類遊戲公司之一。

  有媒體發現,點點互動的估值半年內增長了近八成。今年3月,點點互動的母公司趣加控股進行了B輪融資,增發800萬股引資7400萬美元,當時趣加控股的估值為5.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3.8億元,而此次點點互動兩家公司估值合計超60.21億,估值增長了78%。

  公告顯示,中技控股對點點互動控股、點點互動(北京)估值時,市盈率分別為14.78倍和15.15倍,這一水準高於同類遊戲公司,例如,上海遊族的市盈率僅為9.99倍。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遊族董事長林奇也是一位80後,他通過將自己的遊戲公司在A股借殼上市,目前身家已超過60億。

  混凝土樁公司的資本“杠桿”

  此次大手筆收購儒意欣欣和點點互動的中技控股,此前與文化産業並不相關。

  資料顯示,中技控股的主營業務為預製混凝土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綜合實力位居行業前三,總部位於上海。

  早在2011年,中技樁業就曾謀求IPO,失敗後隨即于2012年再次遞交上市申請,不幸遭遇IPO暫停長達半年之久。2013年4月,中技樁業終止IPO申請,隨後通過借殼ST澄海完成了借殼上市。今年4月3日,ST澄海正式更名為中技控股。

  更名後不足半年,這家上市公司又開始了“折騰”。原本公司的市值為42億元,此次非公開發行,將向市場募集資金86.72億元,其中75.21億元用來收購上述三家公司,剩下的10億多元用來償還銀行貸款。有媒體評論,這無疑是在原有中技控股的基礎上再造兩個中技控股。

  值得一提的是,非公開發行募集86.72億元中,中技控股大股東自己掏的錢並不多。公告顯示,中技控股的實際控制人顏靜剛將通過其控制的上海環指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認購不低於5億元,不高於10億元。換句話説,顏靜剛用不超過10億元的資金,撬動了75億元的收購案。

  不僅如此,顏靜剛還保持了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在非公開發行前,顏靜剛直接持有公司30.87%的股份,為中技控股的實際控制人,非公開發行完成後,顏靜剛直接和間接控制公司的股份比例將不低於13.35%,仍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也正因為此,此番大手筆收購並不構成“借殼上市”,在審批流程上要簡便得多。

  ■ 延伸

  文化産業並購如“擊鼓傳花”

  中技控股的“跨界”收購,只是今年以來文化産業資本運作的一例個案。統計顯示,上半年國內文化傳媒産業共發生約125起並購重組與戰略性入股事件,總交易金額達1000億元人民幣。

  並購方所處行業來看,有超過1/3並購事件(45起)的買方並非文化産業公司,以至於投資圈流行這樣一個段子:“中國養豬的、做乳製品的、開餐館的、做金屬管材的、賣五金的、放煙花的企業有什麼共同點?答案:都變成了影視公司”。

  單單上週一周的時間,A股就出現了4樁涉及文化産業的並購案,並購方分別為:中技控股、北京旅遊松遼汽車萬好萬家,這些上市公司此前都不是文化産業公司。

  為何上市公司熱衷於文化産業並購?

  僅以中技控股為例,公司原有的混凝土樁業務受到經濟大環境的影響,難以出現爆發性增長,而遊戲、影視的盈利能力都要好過混凝土樁行業,收購的完成將帶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A股對於文化産業的高估值。創業者將公司賣給上市公司,將帶來豐厚的現金回報,點點互動半年不到估值提升八成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反映出市場對遊戲行業的看好。

  以這樣的價格購入資産之後,上市公司股東仍可以通過股價暴增獲利。從今年大量的文化産業並購來看,只要宣佈收購影視公司或是遊戲公司,公司股價一般都會收穫幾個甚至十幾個漲停板。

  海潤影視借殼申科股份的消息公佈後,申科股份走出了11個漲停板,股價從9塊多漲到最高28塊多,這背後,上市公司股東的身價已是此前的3倍。此次中技股份非公開發行的消息發佈後,中技股份已經歷4個漲停,何時能打開漲停仍不得而知。

  有分析師告訴新京報,如今市場火爆的時候,將公司出售無疑能獲得最大的利益,但這樣的交易猶如“擊鼓傳花”,當市場變化的時候,在最高位買入的投資者將受到損失。

  此外,由於文化類公司大多是輕資産,核心競爭力在於公司員工的創造力,當三年的業績承諾期過去之後,這些公司的創始人可能離職“另起爐灶”,重新創立一家自己的公司,從而給上市公司的文化資産帶來經營風險。

  □新京報記者 鄭道森 北京報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