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杜尚:擺脫我自己

  • 發佈時間:2014-08-23 07:35:41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師

  儘管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在利用自己,可我還是總想著怎麼才能擺脫我自己。我把這個叫做“我”和“自己”的遊戲。——杜尚

  杜尚(Marcel Duchamp 1887-1968), 出生在法國諾曼底小鎮薄蘭維勒,父親為公證人。少年習畫,外祖父,兩個哥哥、一個妹妹都是畫家。二十來歲已成為巴黎繪畫界的先鋒派畫家之一,名列1912年第一本介紹立體主義的書中。他是二十世紀實驗藝術的先鋒,是達達主義及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被譽為現代藝術的守護神。但其實杜尚不屬於任何幫派,因為他一生都在追求真正心靈的自由。

  變藝術為非藝術

  正值盛名之時,他卻放棄了繪畫,因為他從流派及門戶之爭中感悟:無論是傳統藝術還是現代藝術,最後都會做成統治和奴役人的權威,剝奪人的心靈自由。從此他不再作畫,只是獨自探索用其他手段表達自己對藝術的看法:藝術可以是非藝術;人應該對“藝術”具備平常心,把藝術和人類的其他活動等同看待。唯有如此,人才能在精神上真正獲得自由。

  杜尚對藝術權威的否定和不恭敬,最典型地體現在兩件作品中:一是給達芬奇的傳世名作《蒙娜麗莎的微笑》畫鬍鬚(又名《L.H.O.O.Q》);二是在小便池簽上名,作為他的作品《泉》。這兩件作品都出現在1920年前,那時,變藝術為非藝術的思想並不能為人理解和接受,因此,杜尚在近40年的時間裏默默無聞,很少露面,也很少做作品,只以下棋自娛。直到1958年後,隨著波普藝術(一種拿日常俗物當藝術品的流派)出現,杜尚才重新被“發現”,他的反藝術思想迅速成為西方當代藝術的主流。

  “斯芬克斯之謎”

  至今,杜尚依然是西方藝術的領跑者,無人超越。杜尚大概可以算是美術史研究中的“斯芬克斯之謎”。首先,這個人作品奇少,從他15歲開始留下的作品算起,到他27歲(1913年)時打算不再作畫止,他的作品連習作都算上一共是101張。從1913年到1925年的12年間,他只創作了60件作品,其中有不少是“現成品”,即在現成的東西上簽名,作為他的作品。

  其次,這個人拒絕做藝術家,安靜隱退,不加入任何流派,不發表任何意見,藝術界越是轟轟烈烈的事情,他越是躲避。更少見的是,這個人完全不把藝術放在眼裏!

  可是奇怪,正是這個不拿藝術當一回事的人,藝術卻特別願意拿他當個事,在上世紀50年代後西方藝術出現的許多新流派,個個都爭著要跟他攀親結緣。

  正像一位杜尚傳記作者馬奎斯指出的:“杜尚的藝術最叫人迷惑的吸引力是:他的作品的重要性不是來自它們的美,卻來自否定美;不是來自意義清晰,卻來自模棱兩可;不是來自豐饒多産,卻來自吝嗇少量;不是來自它所充分表達的,而是來自它所不可表達的;不是來自它的明白呈現,而是來自它的費解難測。”(藝術國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