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好“針線面”做好“保暖衣”

  • 發佈時間:2014-08-22 19:31:23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河北省邢臺市威縣著眼于破解企業“融資難”難題,不斷完善共贏機制,著力提高服務水準,做好“面”、引好“線”、走好“針”,精心為縣內企業量身定制抵禦融資“寒冬”的“保暖衣”。

  做好“面”完善金融體系

  威縣積極完善金融體系,努力拓展服務範圍,做大做強“三層面”,讓“保暖衣”能夠遮風擋雨。

  一是做大做強域內銀行“面”。邀請相關領域專家為威縣銀行金融業發展“問診把脈”,制訂銀行金融業發展戰略。以此為依託,該縣在網點建設、財稅政策、人才選拔、業務拓展等多方面,對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予以大力支援。同時,不斷加大與域外金融機構的溝通合作力度,2年間,先後引進邢臺銀行、中國銀行在縣內設立分支機構。截至目前,該縣已擁有工、農、中、建等各類銀行7家,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8.8億元,同比增長20.16%,累計發放貸款30億元。

  二是做大做強農村金融機構“面”。大力推進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向現代金融企業轉型改革步伐,力爭5年內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積極做好村鎮銀行組建籌備工作,逐步形成各金融機構業務互補、良性競爭的良好局面。並成立中和農信威縣農戶自立服務社,為貧困地區中低收入者提供無抵押小額信貸服務,提升農戶自我發展能力,目前已發放貸款482萬元。

  三是做大做強小額貸款公司“面”。搶抓全省鼓勵黑龍港流域貧困縣設立扶貧小額貸款公司有利時機,成立了5家小額貸款公司,已累計貸款7410余萬元,並對上報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的其他行為人,按照註冊資本金規模大小擇優上報,力爭5年內發展10家小額貸款公司。同時,不斷加強對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訓與監管,推動依法合規經營、業績優良的小額貸款公司增資擴股,做優做強。

  引好“線”促政銀企合作

  威縣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建立全面對接機制,引好走直“三條線”讓“保暖衣”合襟對縫。

  首先是引好“對接線”。與轄區各金融機構、企業建立長效溝通聯繫機制,每月組織一次重點項目融資政銀企洽談會,每季度組織一次大型政銀企對接會。同時,深入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一對一”幫扶企業活動,每家銀行至少分包幫扶20家重點企業。

  其次是搶抓“爭上線”。定期組織財政、發改等縣直部門及各金融機構,向上級金融機構推薦介紹該縣重點項目和資金需求。同時,爭取上級財政部門的支援,2012年以來,累計爭取中央和省財政部門下達企業發展扶持資金6700余萬元,為縣域企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此外,加強“創新線”。積極引導各銀行創新推廣金融産品,不斷擴大貨幣供應。目前,建行“助保貸”業務、農行以“惠農卡”為載體的農戶小額貸款業務、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中小企業聯保”業務、邢臺銀行“冀南微貸”小額無抵押貸款業務等多個新興信貸品種已得到全面推廣,並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冀南微貸”業務在該縣推行至今,短短5個月已累計放款3242.5萬元,為全縣個體工商戶和小企業提供了有效資金支援。該縣還謀劃成立民間資本投資促進會,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實體經濟。

  走好“針”破解融資難題

  威縣加強金融生態建設,在關鍵點上走好“針”,讓“保暖衣”堅固得體。針對制約企業信貸的抵押、擔保、信用3大關鍵性因素,該縣有的放矢。在破解“抵押難”方面,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契機,組織有關部門對歷史遺留問題進行集中處置,加快為企業及沿街商鋪辦理國有土地證和房産證步伐,解決企業融資抵押物少、抵押物缺乏銀行認可等問題。大力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簡化工作流程,開闢“綠色通道”,對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推行“一站式”服務。在破解“擔保難”方面,成立中小企業擔保中心,累計注入資本金900余萬元,先後幫助11家企業成功申請貸款。還設立2家擔保公司,制定《金融機構和投資擔保機構支援重點企業發展獎勵辦法》,最大限度調動金融機構放貸積極性。在破解“信用難”方面,以開展河北省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為契機,逐步擴大企業和個人信用資訊數據採集和使用範圍,儘快形成覆蓋全縣的社會信用徵信數據庫。

  與此同時,對全縣重點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分類指導,及時把有上市意願的企業充實到後備上市資源庫。對進入上市軌道企業在財稅繳納、土地使用上給予優先照顧,爭取利用5年時間,力推5家企業完成上市,形成“上市一批、輔導一批、儲備一批”的梯次推進格局。

  此外,威縣還注重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維護良好穩定的金融秩序。優良的投資發展環境讓企業真正感受到如沐春風的濃濃暖意,也為威縣先後贏得“中國承接産業轉移投資環境十佳縣”、“全國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百佳縣”等多項榮譽稱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