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看中日經貿合作莫用顯微鏡

  • 發佈時間:2014-08-22 05:41:3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短期遇冷並不代表長期發展前景黯淡。看待中日經貿關係,要以宏觀經濟發展為基點,用望遠鏡看其長遠發展,而不是用顯微鏡放大當前問題。兩國在經貿領域合作潛力巨大,拓展經貿合作乃大勢所趨。兩國經濟界應攜起手來,推動經貿關係繼續穩定健康發展

  近期,由於日本政府對釣魚島實施所謂“國有化”以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今年8月15日安倍通過代理人向靖國神社供奉祭祀費)等原因,中日兩國之間的政治關係嚴重受損,雙方經貿關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出現貿易和投資“雙降”的狀況。中國商務部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日本對華投資28.3億美元,同比下降45.4%。但是,短期遇冷並不代表長期發展前景黯淡。看待中日經貿關係,要以宏觀經濟發展為基點,用望遠鏡看其長遠發展,而不是用顯微鏡放大當前問題。

  中日兩國長期互為重要的經濟貿易合作夥伴。建交以來,兩國經貿合作日益密切、不斷深化,貿易額從1972年的10億美元增長至2011年的3449億美元,40年間增長了340倍。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和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日兩國經濟關係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已經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割不斷、掰不開”。因而,分析雙邊經貿發展變化,不應基於“點”,而要基於“線”。從雙邊經貿關係發展歷程和兩國經濟發展趨勢看,中日兩國在經貿領域合作潛力巨大,拓展經貿合作乃大勢所趨。

  首先,中日兩國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兩國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上的差異決定了雙方擁有廣闊的合作前景。從資源方面看,兩國合作是優勢互補,能夠實現互惠互利。以紡織産業為例,中國在原材料、人力資源和資本方面擁有絕對優勢,隨著消費水準的提高,中國消費者對高檔紡織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市場潛力巨大。日本的新纖維研發及應用技術實力雄厚,雙方合作有助於將新技術迅速轉化為新産品,互惠互利。從具體産業看,中日兩國在綠色經濟、現代農業、汽車産業等領域互補性強。汽車領域,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汽車消費潛力最大的市場,拓展中國市場能夠解決日本車企在其國內面臨的産能過剩、市場飽和等問題。農業領域,日本耕地資源有限,糧食自給率僅為40%,而中國幅員遼闊,農産品供應充足,可以滿足日本對於農産品的進口需求。

  其次,中國崛起對於日本經濟發展是難得的機遇。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日本經濟至今仍未走出低迷,“安倍經濟學”刺激經濟增長的效果也未可樂觀。理論上講,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要受經濟發展週期性的制約。如果説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處於活力迸發的青年期,80年代處於精力充沛的壯年期,那麼,21世紀之後則似已步入風燭殘年。較之日本,中國經濟的增長空間和發展潛力還很大,仍處於青壯年期,在西部大開發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推動下,欠發達地區及持續增加的城鎮人口將帶來巨大的消費市場,這將為日本企業提供更多商機,也可為日本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中日經貿合作還關係亞洲經濟發展。當前,世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化,美歐等的區域化進程日益加速。在此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日兩個亞洲大國,在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地區發展看,兩國攜手有助於推動整個亞洲的經濟一體化進程,並提升亞洲地區抵禦外部經濟風險的能力。

  儘管當前中日關係出現了“政冷經也冷”現象。但兩國經貿界人士對雙邊經貿的長期發展依然看好,合作意願強烈。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是日本公司長期商業發展的第二大最具潛力市場;日本開發銀行的數據也表明,超過70%的日本大型製造企業並不打算放慢在華投資。實際上,目前減少在華投資的多為中小型日本企業,日立、豐田等大型日企仍繼續在中國投資新項目,拓展市場的步伐從未停滯。這正是由於他們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為其帶來的巨大市場,以及中國在世界産業佈局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中日經貿關係密不可分,發展兩國經貿關係符合雙方利益。中國的經濟增長是日本的發展機會,中國擴大對外開放也需要與日本企業加強合作。因此,看中日經貿合作須用望遠鏡而非顯微鏡,兩國經濟界應攜起手來,推動經貿關係繼續穩定健康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