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軍探路陶瓷與書法的巧妙融合

  • 發佈時間:2014-08-15 09:34:59  來源:遼寧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淩 鶴

  《素心若雪》青花瓷板 29×29cm《心經》青花瓷瓶 48×32cm《隱逸》詩 青花瓷板 29×29cm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青花瓷瓶 48×28cm

  人們只知青花美,不知有字更嬌媚。青花瓷與書法,是中國的兩大國粹。今天,隨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回歸與復興,隨著人們藝術審美品位的提高,兩種國粹的藝術結合,吸引著書法家前去探索與嘗試,也吸引了越來越多關注收藏的目光。遼寧省青年書法家、篆刻家張軍就是帶

  著創新意識和前瞻眼光,探路書法

  與陶瓷巧妙融合的為數不多的藝

  術家中的一位,並且已經匯聚了創

  作成果。

  在瓷板、瓷瓶上創作書法作品,

  是對書法藝術更高的挑戰,如何在

  澀滯的坯上展現書法的線條內涵,

  並體現章法與道法自然的藝術境

  界,這可是不小的難題。從宣紙到瓷

  面,這種新的嘗試需要諸多元素的

  協同表現,也恰恰因為難,在探索書

  法與陶瓷的融合過程中,張軍體會和

  領悟到了真正的書法精神,也就是中國漢字的書寫內涵之深之美。

  綜觀張軍陶瓷書法創作,可謂器型豐富,瓷板、各種瓷瓶均為其所用。真、行、草、隸、篆諸體自由揮灑。張軍的陶瓷書法在筆畫、結構、佈局、風格及韻味上體現了書法藝術的多樣表現形式,狂放勁健的與青花瓷的細膩柔潤形成巧妙對比,且融匯自然,帶給人視覺衝擊力與藝術感染力;行雲流水、筆意曠達的于清新潔凈的陶瓷上詩意流淌,美不勝收。由此可看出張軍深厚的書法功力與靈敏的藝術感覺。

  陶瓷書法是我國一門傳統、古老而又獨特的藝術,世界上絕無僅有。它是中國文字學、中國書法學最重要的史料,見證著華夏文明。陶瓷書法也是各個歷史階段的文化趣味、時代風尚和生活特徵的重要標誌。它帶著中國文化走進千家萬戶,走向世界,愉悅所有人的心靈,是書法藝術形式的美麗延伸。

  追溯陶瓷書法歷史,遠至晉唐。唐出土的長沙窯茶具中就有一件帶有題記的盒,上用軟筆書寫釉下綠彩“大茶合”三個字。據此,有學者在《長沙窯:大唐文化輝煌之焦點》一書中稱之為“填補了盒類和茶具銘文的空白”。長沙窯出土的盞類有一件帶題記,器心書釉下褐彩“茶盞子”三字。含蓄典雅流暢。

  中國書法追求自然之美的境界與陶瓷的清淡純凈本色在哲學上有著內在的精神相連。景德鎮的青花瓷是我國十大陶瓷中除宜興紫砂陶外,唯一在器物上有大量書畫、文字的瓷種。書法特有的形、神、意融合到現代陶瓷中,民族藝術特色更鮮明,中華文化意味也更深厚。張軍看好這種藝術表現,他寫瓷,不受更多約束,嘗試在各種形狀器物上作多樣化的書寫。大字、小字、各種書體、豐富的書寫內容一一呈現。

  陶瓷書法藝術水準的高低,關鍵不在於載體是宣紙或是陶瓷,而在於書法者自身藝術修養的深淺。張軍深有感觸地説:“他在陶瓷書法上走出了這一步,就會堅持探索,這是一片新的藝術天地,對書畫家藝術功底要求很高,也督促自己不能懈怠,不能停歇,學無止境。 ”

  陶瓷書法雖然有著千年曆史,但在當代逐漸得到認識和發展,並作為獨立的藝術門類引起學界和收藏界的重視。 2010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一把1948年由著名紫砂大師顧景舟和書畫大家吳湖帆聯袂製作的“相明石瓢壺”,以1232萬元的成交價格創造了紫砂壺拍賣的世界紀錄。此後,韓美林等書畫界名流與陶藝界大師合作的陶瓷作品繼續在拍賣會上掀起巨大波瀾,“陶瓷書法”急劇升溫。

  據市場反饋,陶瓷書法作品從數量上、品質上還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陶瓷書法空間很大。書法在宣紙上以筆墨書寫,自由度高,但易破損、霉變,不易長久保存。陶瓷自古就是“泥與火的藝術”,製作工藝複雜,但製成以後,則歷經千萬年色澤韻味依舊。陶瓷書法創造出的是“不朽的陶瓷書法藝術”。

  張軍陶瓷書法展將於8月22日在瀋陽萬科柏翠園開幕,此次展覽所創作出的作品一掃景德鎮傳統瓷字的匠氣,小字樸拙敦厚,大字遒勁,刻款,帛書意,行草流暢飄逸並富有筆道變化,有著生動的氣韻,為藝術界、收藏界增添新的亮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