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演出經紀市場有望獲得資本催化

  • 發佈時間:2014-08-14 07:00: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繼上海自貿區放開對外資演出經紀機構的股比限制之後,國務院最新一批改為後置審批的事項名單中也有四項涉及演出經紀機構。審批政策的全面鬆綁,給國內的演出經紀行業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這對正在縮水的演出市場來説,也將是一針激發活力的催化劑。

  據了解,國務院昨日再次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其中包括將31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這意味著上述這些境內外資本在設立演出經紀機構時原本在辦理營業執照之前就需要進行的審批可以在拿下營業執照之後再進行,有利於推進文藝演出經紀行業的創業投資便利化,釋放就業創業創新活力並激發文化市場的活力。文化部市場司演出處相關負責人昨日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本輪政策調整意在促成演出經紀行業形成穩定成熟的商業模式,從而使得演出經紀行業能夠吸引外來資金注入。“出資成立演出經紀機構,投資人首先要看的必然是行業的長期發展,以及這個行業是否能夠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是否能夠為投資人帶來穩定的投資收益。”該負責人稱。

  實際上,近期已經有一些風險投資資金逐步將目光轉向文化産業和演出行業。同時,一些文化産業公司也開始主動“走出去”,加快上市引資的步伐,從傳統的生産行銷領域進入資本領域,一些演出業的公司也將上市融資確定為近期發展目標。

  對於國內演出經紀行業的現狀和模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的演出經紀公司中九成是項目型演出經紀公司,以操作具體演出項目為主要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一個項目做好了能大賺一筆,做得不好就虧一筆,不好不壞的話,勉強維持公司運轉。項目來了,公司上下大忙一陣,沒有項目時,可以放假休息一陣。要實現一個項目接著一個項目穩定運作實屬難得,公司發展與主要負責人的眼光、能力、人脈關係相當大。”

  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秘書長楊洪斌也認為,當前演出經紀公司多半是比較粗放式的經營方式,這將導致整個行業長期停留在低層次的經營方式上,難以逐步做強做大,難以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尤其在今年演出市場整體縮水的情況下。目前這個階段從業人員的關注點應該更多地落在如何製作精品、細分市場、找準觀眾,“原本演出領域的官方市場全面收縮,誰能迅速佔領這個空間,誰就能活下去,根本競爭點還在演出産品品質,而不是盲目擴大經營、搶地盤上”。(姜琳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