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們把雜事攬下來,讓大家專心搞科研”

  • 發佈時間:2014-08-14 01:30:5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周少玲剛剛拿到了山東省政府頒發的第四屆“山東優秀髮明家”榮譽證書,並記一等功獎勵。這位年近五旬的國網山東電科院老員工依然保持著科研上的高産,6年接連斬獲了6項發明專利。

  在山東電科院副院長趙岩看來,“老員工”周少玲的高産並不讓人意外。“管理就是服務,就是要把激勵科研能手脫穎而出的制度設計好,實施好,成果自然源源不斷地出現。”

  “我是搞技術的,只知道埋頭苦幹;院裏給我們解決了在每個項目研發上的後顧之憂。”周少玲所謂的“後顧之憂”,一是項目申報等諸多雜事,二是資金缺乏。解除一線科研者的困擾更是該院高層相關制度設計的初衷。管理層的一致意見是:“把科研人員從事務性工作剝離出來,申報項目,寫材料、專利維護等,讓院裏專門的部門去做。用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從普通職工開始幹起,周少玲沿著“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的道路一直走到現在。該院科技部副主任郭玉泉認為,制度的刺激,讓一大批科研者撲下身子,真正去搞科研。

  一線科研人員不缺乏創新熱情,只缺乏機會和資金。在山東電科院,這不是問題。該院智慧財産權專項費用制度,意味著充足的經費支援;專利權被授予後,給予發明人獎勵;對優秀的發明成果,通過評審優先申報國家、省市獎項,獎勵完全兌付給發明人;獲得各類獎項,可作為評定職稱的業績支撐。該院實施“行政、技術兩條線”管理,只要有工作業績,就可沿著專業工程師—首席工程師—首席專家的路線得到晉陞,崗級和薪資也會相應提高。

  該院將智慧財産權的産生、挖掘、申請、保護貫穿于科技管理全過程,一系列舉措點燃了大家的創新熱情,專利申報數量逐年增長,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據郭玉泉統計,截至2013年底,該院已取得授權專利600件,僅2013年一年就達167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