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育種科研工作者要“青山”還是“金山”?

  • 發佈時間:2014-08-11 04:32:4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國龍

  作為農業院校畢業的學生,在課堂上常會聽老師講授農業科研之道,有的老師喜歡追逐理論的制高點,發影響力很高的論文,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學術觀點來影響科研的方向;有的老師喜歡更接近於生産的研究,將自己的科研成果應用到生産實踐中,解決當前現實中的問題。沒有誰是誰非,隨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學術研究的不同方向和不同環節,同樣是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要“青山”者留在科研單位,耐得住寂寞和清貧,突破自己的知識極限,向學術最前沿進發。國家將科研經費更多地投入到基礎性公益性研究上,就是為了鼓勵和支援以攀學術高峰為志向的科研工作者,鼓勵他們以觀點來揭開世界的謎團,自己的觀點可能幾十年後都走不到現實的世界中,但可以為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指明方向,也收穫了自己的學術榮譽和地位。

  要“金山”者投向商業化育種企業,育成金燦燦的種子,靠智慧收穫財富。國家鼓勵有實力的種子企業並購轉制為企業的科研機構,還提出科研機構企業化改革後育種科研人員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工作年限視同企業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新佈局的國家和省部級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種業産業化技術平臺,要優先向符合條件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傾斜。商業資金、福利保障、政策支援方方面面給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己任的科研工作者創造實踐自我的環境。走向企業,收穫的不僅是自己的理想和價值,還可以收穫財富的“金山”。

  無論是要“青山”還是要“金山”,看是個人選擇,更深層次的是種業科研體制的深化改革,改變課題組小作坊似的散亂方式,改變科研智慧財産權的無序交易,讓種業科研的每個環節更加專業化,科研單位做基礎研究,企業更愛商業化育種,激發各方活力,共同釋放動力,這樣中國種業才能有更多綠滿華夏的“中國種”,“中國種”才能播向世界,贏得美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