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態農業轉型與保障糧食安全並行

  • 發佈時間:2014-08-09 03:31:2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陳章良

  1994年,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在美國《世界觀察》刊載了一篇題為《誰來養活中國》的文章,聲稱中國必將出現糧食短缺,進而造成世界性糧食危機。當時,這一觀點旋即在國際引起巨大反響。然而,2013年,國家統計局公佈數字顯示,全國糧食總産量首次突破6億噸大關,達到12038.7億斤,實現了“十連增”的奇跡,這有力地打破了當年布朗的預言,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在“南旱北澇”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糧食産量再創新高非常不易,這是建國以來第一次糧食産量保持連續十年增長。

  不過,在“十連增”的豐收背景下,我國進口糧食的數字正在不斷激增。2012年,我們進口了8025萬噸糧食,這是歷史上進口糧食最多的年份。為什麼需要這麼多進口?人口越來越多、土地和水資源越來越稀缺、人們對食物口味越來越挑剔、機械化程度不夠高,這是進口增加的主要原因。例如,廣西的甘蔗種植面積、産糖量一直位居全國首位,全國一半的糖産量來自廣西。然而最新數據顯示,進口糖現已接近30%,國內外白糖的價差,加劇了國內糖企的虧損。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就是機械化收割的嚴重缺失。一人一小塊地,機器上不去,種甘蔗、砍甘蔗、榨甘蔗全部靠人力。而目前,泰國、印度、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已全部使用自動收割機收割甘蔗。

  農業機械化是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原始的生態農業系統是單純靠生態系統的量源和物質流來保持迴圈的,而現代生態農業系統很大程度上是靠農業機械來大幅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降低生産成本,從而提高了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長期以來,我國農業機械功率低、生産規模受限、耕地品質下降、作業效率低、生産效益不高。而大型農業機械的發展,將推動農業生産標準化、規模化和産業化,這既能增加農作物産量,還可以節種、節水、節肥、節省人工,降低生産成本,實現農業的節本增收,農業勞動生産率的提高,還促進農民向非農産業轉移,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同時,利用大型農業機械耕作,還能充分發揮大型機械聯合耕整地的功效,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農業機械化是中國生態農業轉型發展的關鍵,也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必然選擇。未來,我們必須堅持生態農業轉型,多管齊下,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