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戶籍改革需要衝破“資金困局”

  • 發佈時間:2014-08-08 17:31:10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改革成本怎樣“消化”

  國務院近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如此大範圍的改革,相應的財政和資力能否支撐?

  近日,中國社科院發佈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稱,目前我國東、中、西部地區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每人平均公共成本分別為17.6萬元、10.4萬元和10.6萬元,全國平均為13.1萬元/人。預計2030年前我國有3.9億農民需要市民化,以此粗略計算,僅僅市民化所需公共成本就有約51萬億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馬慶彬表示,戶籍制度改革背後其實還是一個地方層次的財政能力、管理能力能不能跟得上的問題,需要整個城市治理體系的改革。

  為此,《意見》明確,要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擴大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表示,目前在一般性轉移支付中,對常住人口超過戶籍人口部分進行了一定比例折算,已經體現了常住人口因素。在均衡性轉移支付中,也已經考慮了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因素。

  改革之路如何走好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屈小博指出,社會保障的進展,為城鄉統籌基本公共服務打下了基礎。研究表明,全國總體層面的公共服務和福利均等化的改革成本,在現有經濟發展水準和財政收入下是可以承受的。

  “在配套舉措上,《意見》也明確了方向。”屈小博説,比如,《意見》提出,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公共財政體系,逐步理順事權關係,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權劃分相應承擔和分擔支出責任。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朱善利認為,要讓人口將來在城鄉、城市之間自由流動,首先應縮小大型城市與中小城鎮間的公共産品差距,中央及地方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

  “下一步,財政政策將結合戶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務改革步伐,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的機制和辦法,有效地促進城鄉人口的有序流動和新型城鎮化的健康發展。”王保安指出。摘自《光明日報》,作者楊亮,8月6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