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日報:實體經濟是最穩根基

  • 發佈時間:2014-08-07 06: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發達穩健的實體經濟,對提供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更是一個國家應對外部衝擊、巍然屹立的關鍵。

  □ 發展實體經濟,企業是基礎。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只有企業數量增多了,發展品質提高了,經濟才能持續向前。

  剛剛公佈的7月製造業PMI為51.7%,連續5個月回升,且創下今年以來最大升幅,這意味著以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穩中向好趨勢更加明顯。

  實體經濟直接創造物質財富,是社會生産力的集中體現,也是社會財富和綜合國力的物質基礎。發達穩健的實體經濟,對提供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更是一個國家應對外部衝擊、巍然屹立的關鍵。

  由於投入成本較高、産出週期偏長、利潤空間有限,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受到虛擬經濟的較大衝擊。特別是一段時間以來,在“高收益”的誘惑下,不少企業棄主業和實體,轉而投向虛擬經濟,從炒房到購買理財産品,花樣百齣。脫離實體經濟、過度炒作資産不僅影響經濟發展、擴大社會貧富差距,而且增加了經濟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這方面,國際金融危機已經提供了深刻的警示。

  發展實體經濟,企業是基礎。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只有企業數量增多了,發展品質提高了,才能使經濟持續向前。國家工商總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593.95萬戶,同比增長16.7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出8.41個百分點;註冊資本(金)9.3萬億元,同比增長74.51%。不斷增加的企業及其資本實力,將為中國經濟航船注入更大的前行動力。

  更重要的是,上半年市場主體發展還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産業結構持續優化,第一産業基礎性地位進一步加強,第三産業保持持續增長勢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文化等行業發展較快。二是微小規模企業比重逐步減少,中型規模企業比重逐漸加大。三是全國新登記註冊外資企業平均規模提升明顯,利用外資品質不斷提高。

  一批堅持做強主業、發展實體經濟的龍頭企業,成為我們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力。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顯示,中國上榜公司數量創紀錄地達到100家,較去年的95家增加了5家,實現了連續第11年增加。

  實體經濟要有活力,不僅需要“頂天立地”的大企業,更需要“鋪天蓋地”的小微企業。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小微企業已經超過4000萬家,吸納了2億多人口就業。這些小微企業不僅是企業家創業成長的主要平臺,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事實上,不管是微軟和蘋果等IT巨頭,還是騰訊和阿里巴巴等商業翹楚,都是從小微企業起家,一步步成長為“參天大樹”的。

  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國有企業必須加快改革和創新。7月15日,國資委在中央企業啟動了“四項改革”試點。與此同時,地方國資系統也在忙於制定國資改革方案或者執行方案。7月份,已經有上海、山東、湖南、江西、甘肅等地相繼公佈了地方版國資改革方案。顯然,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國有資本投資項目,把國有經濟在一些戰略性産業的做大做強與民營經濟的積極進入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助於充足的社會資金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抑制泡沫經濟的形成。

  推動實體經濟發展,離不開財稅金融政策的支援。近期出臺的一些改革舉措和政策都在為實體經濟“鬆綁”,抓住了牛鼻子。如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於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以及央行兩次出臺定向降準政策等。

  當然,也要看到當前我國實體經濟“大而不強”,主要表現為大多數産業處於國際産業分工鏈低端,尚未佔據産業制高點。面對發達國家“製造業回歸”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低成本優勢的“雙向擠壓”,我國實體經濟要有效提升,還需要積極實施“價值鏈攀升”戰略,加快實體企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楊忠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