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財智 > 經理人 > 正文

字號:  

梁信軍:中國企業出海“掃貨”不能只貪便宜

  • 發佈時間:2015-12-04 06:04:3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2015年是資本市場波瀾起伏的一年,而我國經濟也面臨著更複雜的內外部發展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11月27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年會(2015)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會議期間,復星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信軍向《證券日報》記者分享了“一個動力、兩個錯配、三個當地化”的海外並購經驗,同時他還指出,在當前的降息週期下,企業提高在資産端的收益能力才是關鍵。

  出海“買買買”

  目前中國經濟確實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在這場戰爭中,如何破局,如何在這種複雜的情形之下找到新的機遇,無疑成為擺在所有上市公司面前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未來15年內,中國企業可能會在全球市場中頻頻出手並購,促使中國動力嫁接世界資源,無論是國企還是私營企業,都將面臨“買買買”的海外並購潮。

  對此,梁信軍也表示非常認同:“今天大家都説買買買,其實從復星來説,2008年-2012年這五年期間,我們就已經開始在海外做投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近46位海外的合夥人,但是一共只投了16億人民幣。可以説,大規模發展人,小規模投資。五年之後,我們的規模才逐漸擴大。”

  非常危險的是,一些中國企業習慣了國內貴的資産,到海外一看非常便宜,於是開啟“掃貨”模式。事實上,“買完如何消化“和“是不是買對了”也是中國的企業將來在海外投資時,必將面臨的兩個問題,梁信軍表示,從復興來看,主要有三點經驗:

  第一,一個動力。復興在海外投資堅守一點,不能夠受益於中國成長動力的一概不買。“例如,在海外投資汽車電子,海外便宜,而且到中國大有用處。當然中國動力是什麼,你得想明白,我的觀點,中國動力未來就是消費,就是中産階級的生活方式的消費”。

  第二,兩個錯配。“一是海外的消費資産價格便宜,中國消費市場高漲;二是海外資金成本低,中國資産收益高。此外,A股的估值高,而中概股估值低。把錯配想明白,再想如何在錯配之間搭起橋梁”。

  第三,三個當地化。“投資平臺應該實現當地化,比如,我們目前在海外有2000多億元的保險金,那我就要配10%的房地産,但是這10%必須在歐盟、英國、日本、美國都得配,所以我買了日本排名第五的房地産基金,買了英國排名12的房地産基金,他們價格都不貴,但是看項目的準確度比咱們高,可以迅速提高效率”。

  此外,梁信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買東西也是要選週期的,“總的來説應該是弱週期的時候買入,強週期的時候賣出或者融資,當前顯然,無論是大宗商品還是很多行業,由於需求不足都是處於弱週期的,所以現在宏觀上應該買”。

  把資産端的收益做高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央行已經五次降息,可以説新一輪降息週期已然來臨。此時對於上市公司來説,如何在降息週期下做出正確的投資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降息的環境中,主要考量的是企業在資産端的能力,能不能把資産端的收益做高,而梁信軍認為,復星非常擅長通過投資把收益提高。他向記者舉了個例子:“比如,在保險方面,復星加入以前,我們投資的4家海外保險公司向差不多,稅後凈息差都相當於總資産的1%;而復星管理了一年多後,基本可以達到3%,增加2個點的稅前利潤。而且,我們並不是依靠激進的資産配置去提升業績,即便提高2%的凈收益之後,我們的固定收益佔比絕對是在70%以上,我們的股權類的投資、房地産類的投資等各佔約10%-15%。”

  不過他也坦言,在資産端方面,復興做的並不夠,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現在把資産盡可能多的投向健康、快樂領域。目前,在我們3500多億元的總資産中,健康、快樂資産約佔37億元左右,這一領域利潤每年都有超50%的增量,所以我們還將繼續投入,不僅要在量上去,而且要找一個個發展機會,在生態圈上佈局、控股、形成産業鏈。

  此外,對於一部分工業生産企業而言,梁信軍認為,這個市場已經變了,天天琢磨創新、改革也沒用,只能自動的削地産。“一些工業生産市場正在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南亞等地區。想像一下當年的情況,10年前,把汽車廠、電視機廠搬到中國來的日本企業、美國企業都活著,堅持把汽車廠設在歐洲,只是把汽車賣過來的企業基本上都死了。所以未來,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與十年前歐美企業所面臨的一樣,就是要出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