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財智 > 決策者 > 正文

字號:  

成思危:人生三次選擇皆為報效祖國

  • 發佈時間:2015-07-13 15:29:21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昨天淩晨,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成思危先生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80歲。成思危精準而有深度地剖析中國的不少經濟學現象,且開啟了中國設立創業板的征程,被學界譽為“中國風險投資之父”、“中國創業板之父”。老人6月上旬賦詩一首,恰是他一生真實寫照:暢遊人間八十年,含笑揚眉對蒼天。

  “一號提案”開啟創業板征程

  成思危早年主要研究領域為化工系統工程、軟科學及管理科學。後來則致力於探索及闡明虛擬經濟的特點與發展規律,並積極研究和推動風險投資在中國的發展。

  1998年3月,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關於借鑒國外經驗,儘快發展中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此提案是當年全國政協會議的“一號提案”,被認為開啟了在中國設立創業板的征程。同年,成思危提出了創業板“三步走”的發展思路:第一步是在現有法律框架下,成立一批風險投資公司;第二步是建立風險投資基金;第三步是建立包括創業板在內的風險投資體系。最終,2009年10月份創業板正式開啟。

  人生三次選擇皆為報效祖國

  成思危1935年6月出生於北京,是成家五個孩子中的獨子,父親成舍我是傑出的一代報人,母親蕭宗讓曾留學法國。書香門第的他自幼便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

  成思危的學生馬光遠昨天在微網志提到,“先生15歲背叛家庭,從香港回到大陸,‘文革’中燒了10年鍋爐,‘文革’後去美國進修,學成後再次違背父願回到中國,他對中國一直充滿信心。”

  確實,成思危的經歷頗為傳奇,而他人生中的三次重大選擇,皆為報效祖國。

  1951年,年僅16歲的成思危做出了他人生第一個重要選擇,毅然決然地拋棄了優越的家庭生活,抱著對新中國的憧憬和理想,從香港回到廣州。自此,他開始了漫長的跨越兩個世紀的報國之旅。

  “文革”結束後,成思危做了他人生第二個重要的決定:去美國讀書。當時已在化工界小有名氣的他,卻改行學了工商管理。畢業時,他推辭了美國公司和研究機構的邀約,也婉謝了父親希望他回台灣繼承家業,而是選擇回國繼續為新中國的建設出一份力,並將風險投資的理念帶回國內。

  1994年,臨近退休之年的成思危本打算安度晚年,去看看散佈在世界各地的姐妹。但是,作為知識分子的成思危,最大的希望是自己的建議和意見能夠達至高層,對國家和人民有所貢獻。於是,成思危欣然接受邀請,加入了民建,並在1996年民建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3月,成思危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人生的第三次轉折,也讓成思危從一名學者走向了政壇。

  辛民(綜合新華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晨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