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上海自貿區一年收成好于預期
- 發佈時間:2014-09-29 04:21:2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運作滿一週年之際,海內外非常關注自貿區的“成績單”。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接受了本報採訪。他表示,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一年來的改革探索,成果好于預期”。
取得階段性四大成果
韓正説,總體上看,自貿試驗區一年探索實踐階段性成果,概括起來是4點: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有效運作;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有序推進;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基本制度業已形成。“也就是説,黨中央、國務院要求上海自貿試驗區推進的4個方面制度創新已全面推開,在不同程度上取得重大進展。”
近半年多來,自貿區已有21項制度在全國複製推廣。韓正表示,中央要求自貿區在3年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體系,“我們主動加壓,提出3年內分期分批推出創新探索的制度成果,總體上成熟一批推出一批,3年分三步,一年走一步,而不是3年期滿打包推出所有改革創新制度。”
國家“試驗田”不是自留地
韓正説,自貿區是國家“試驗田”,不是地方“自留地”,所有“試驗”,都是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也是按照新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和國際通行慣例,需要探索的內容。和開發區、保稅區、地方優惠政策特殊發展區等完全不同,自貿區先行先試,不是為了地方發展,一切服從服務於國家戰略。
韓正表示,自貿試驗區關鍵要成為制度創新的“高地”,決不能成為優惠政策的“洼地”。自貿試驗區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不能把力氣用在研究優惠政策上。這一年自貿區在探索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貿易便利化改革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創新型的制度,從體制機制和管理制度上切實為營商創造了非常好的環境。
韓正説,自貿區所有的制度都必須符合可複製、可推廣的要求,是“苗圃”,不是“盆景”。如今,自貿區已有21項制度在全國複製推廣,目前還有30多項比較成熟的創新制度由相關部門進行總結和評估,條件成熟後,按一定的報批程式,也會分批分期在全國複製推廣。
最大亮點是“負面清單”
“自貿試驗區改革的最大亮點是負面清單,最大難點是政府的事中事後監管。”韓正説,負面清單意味著“法無禁止皆可為”,清單之外的投資領域,企業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自主決定。配合這一清單建立,政府必須改變過去一直延續到現在的,以審批為主、特別是以前置審批為主的政府管理模式。“我在政府工作多年,深切體會到,政府過去對企業的許多監管辦法,在如今負面清單的制度之下,是不可用的,必須建立起一套全新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和政府管理模式。”
目前,自貿區已建立起6項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包括安全審查制度、反壟斷審查制度、社會信用體系、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和經營異常名錄製度、資訊共用和綜合執法制度、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管制度。韓正表示,這6項制度創新,是非常重大的突破。隨著今後的發展,還會引申出很多新的制度。
“負面清單以外,自貿區還要建立權力清單。”韓正説,這也是政府職能轉變重要的一點。權力清單制度是什麼?就是“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負面清單還企業以投資自主權,權力清單規範政府權力。“這都是改革難點,但值得研究建立,也值得複製推廣。”韓正表示。
創新金融制度監管模式
自貿試驗區的金融改革,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韓正表示,國家“一行三會”目前出臺了51條金融創新舉措,緊緊圍繞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交易、外匯管理制度創新等4個方面,基本形成“一線放開”和“二線嚴格管理”的宏觀審慎的金融框架制度和監管模式。
他説,大家最關注兩條:一是建立自由貿易賬戶的管理模式,這是體制創新。這個賬戶建立起防範風險的電子圍欄,在這個賬戶裏面,資金進出很方便。這個賬戶的建立,探索出了既符合我們國家的實際,也是進一步放開,同時又能夠很好地進行監管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跨境交易使用的重要制度創新。二是建立了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模式,實施“分類別、有監管”的可兌換。“資本項下可兌換不等於資本項下完全自由兌換。”韓正説,要“分類別”,即直接服務於實體經濟和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本項下開放,不是為金融而金融的開放;要“有監管”,指人民銀行設定了一整套即時管理、24小時監控、非常有效的風險防範體系。這些制度的建立為下一步擴大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