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訪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新常態新結構新動力

  • 發佈時間:2015-10-19 15:43:09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張翼 陳恒  責任編輯:王斌

  “十二五”期間,世情、國情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怎樣的新特點、新趨勢?對“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怎樣深刻的影響?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

  經濟增長換擋不失勢

  2011—2014年,我國GDP年均增長8.0%,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十二五”期間,預計我國經濟年均增長近8%。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概括起來説就是速度有所放緩,但品質更高,結構調整加速,新興産業發展勢頭不錯。”范劍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評價經濟增長速度是否合理,要從就業和物價的角度來看。目前GDP增速雖然比過去低了,但是物價平穩,就業形勢良好。2015年上半年,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1.8%。經濟沒有過冷也沒有過熱,説明經濟增長速度是在合理的區間運作。”范劍平説。

  范劍平認為,進入經濟新常態後,中國最大的國情變化是勞動人口減少。我國80後人口為2.28億人,90後人口數量減至1.75億人,比80後減少23.24%。年輕人口的大量減少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減輕了就業的壓力,但同時也帶來工資成本上升比較快的問題。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等要素價格上漲,外貿出口和房地産投資等舊的增長動力減弱,中國必須要尋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經濟發展方式要從過去的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范劍平強調。

  産業結構變化明顯

  范劍平指出,經濟進入新常態後,我國産業結構的變化非常明顯。2012年,第三産業現價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上升到45.5%,首次超過第二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産業。2014年,第三産業比重上升到48.1%,比2010年提高3.9個百分點,2015年上半年進一步上升到49.5%。

  近幾年,第三産業的增長速度均快於第二産業,這標誌著中國開始進入後工業社會。“這個結構變化是不可逆的,第三産業比重會越來越大。今年上半年,第三産業增長速度是8.4%,而第二産業的增長只有6.1%。不僅是速度,而且從整個産業的效益來看,最賺錢的産業,附加值更高的産業已經不是第二産業,而是現代服務業。”范劍平説。

  最近幾年,我國新舊産業形勢出現很大的分化。“你要是到以鋼鐵産業為主的地方去看,你會覺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但如果你到精密儀器、機器人以及與高鐵相關的企業去看,訂單飽滿,生意非常火。尤其是現代服務業,與老百姓消費相關的産業,這些年增長都不錯,整個社會市場是很繁榮的。”范劍平告訴記者。

  他舉例説,文化創意産業作為現代服務業中的一個典型,這幾年發展非常快。僅今年7月份,我國電影票房就超過57億元,有三部國産片票房超過10億元。

  2011—2014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54.8%,高於投資貢獻率7.8個百分點。2015年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為60%。

  寄望于經濟增長新動力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整個經濟的前途命運寄託在能否培育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上。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我相信如果政策到位,大家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就會充分調動起來,激發出更強的國際競爭力。”范劍平指出。

  近兩年,國家出臺了大量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給高科技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財政、金融上的支援。各地也都建立了新興産業的扶持基金,支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各地落地生根。從工商總局登記註冊的新企業來看,與“網際網路+”和現代服務業相關的代表著未來産業發展方向的新企業在大量誕生。“新生企業量要比傳統企業登出的量大得多。在新舊動力轉換的過程中,新動力的培育進展還是不錯的。正是由於我們有新動力增長的支撐,經濟增長雖然有下行的壓力,但減速不失勢。”范劍平説。

  “經濟增長速度比過去稍微低一點,但是換來的藍天白雲更多了。”范劍平告訴記者,進入經濟新常態以後,經濟增長品質的提高還有一個很明顯的體現是環境的改善。2011—2014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3.4%;201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5.9%。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