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全球通縮恐慌捲土重來 中國吸引最多目光
- 發佈時間:2015-07-29 10: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李春暉
外媒稱,去年石油和大宗商品市場暴跌曾掀起一陣通貨緊縮恐慌,如今這種恐慌又捲土重來。全球物價下跌的擔憂再現,令投資者及各國央行惶恐不安。
據路透社7月27日報道,去年石油和大宗商品市場暴跌曾掀起一陣通貨緊縮恐慌,如今這種恐慌又捲土重來。全球物價下跌的擔憂再現,令投資者及各國央行惶恐不安。
報道稱,中國股市今年夏季的暴跌也加劇了擔憂情緒,市場擔心中國經濟的放緩將導致全球經濟增幅大大下降,而疲弱的消費物價數據也令有關美國很快將加息的預期減弱。
其實到今年春季,通縮恐慌已經消散,投資者認定油價的暴跌已經結束。他們預期寬鬆的央行政策會逐步通過通貨再膨脹提振全球經濟,因此毅然走出公債避險港,導致公債收益率上升。
然而,湯森路透/核心商品CRB指數本月驟降10%,為2009年初全球通縮觸底以來的最低水準。關鍵是,該指數已跌穿3月所觸及的低點,給有關原材料價格很快將停止對消費物價指數造成拖累的預期打上問號。
摩根大通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布魯斯·卡斯曼稱:“我們擔心大宗商品價格近期的疲弱態勢可能暗示全球經濟增長喪失動能,而這原本不在我們的預期之中。”
摩根大通尚未調整其官方估測,但卡斯曼表示,預計全球經濟第二季度僅增長2%,比他在季初預測的低一個百分點。
通縮持續下去貽害多多,尤其對發達經濟體更是如此,那裏的家庭、企業和政府債務仍處於很高水準。如果消費物價下降,那麼債務的實際價值會上升,使償債越發睏難。
全球的消費者通脹率已接近零。即便是以美國、英國和歐洲大陸當前的復蘇力度似乎也不足以造成明顯的價格壓力,因為由中國領頭的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大幅放緩。
這樣一來,美聯儲和英國央行的加息計劃將變得複雜,還可能推遲。市場原本預期英國央行在2016年初加息。
加息預期推動美元和英鎊走高,匯率上升具有通縮效應,因為降低了進口價格。卡斯曼稱:“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美元走強有可能讓美聯儲放慢升息步伐。美元至關重要。”
根據摩根大通的數據,第二季度全球通脹率僅為1.6%,低於去年底的2%。雖然其預計2015年全年通脹率將上升,但這是以大宗商品價格和經濟增長不會進一步走軟的假設為前提。
投資者被迫思考該把錢往哪兒放。
新興市場與大宗商品一樣遭遇沉重拋壓、而且波動性上升;投資者心態愈發謹慎也可能損及股市,而債券價格目前則逼近數十年高位。
美國銀行美林金融管理部的最新基金流動數據顯示,投資者開始針對通縮進行操作。美銀美林稱,截至7月22日的一週,投資者拋售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黃金、大宗商品和新興市場資産。
報道稱,中國吸引了最多的目光。中國經濟的繁榮景象曾支撐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企,但如今支撐作用似乎漸漸減弱。
上海股市市值在截至7月9日的三周內蒸發了三分之一,之後在政府大力護盤下回穩。27日上證綜指又重挫8.5%,創下近八年半來最大單日跌幅。
資本正從中國大量流出。據高盛估算,第二季度凈流出額多達2200億美元,使截至第二季度的一年凈流出額高達7610億美元。
全球最大對衝基金美國布裏奇沃特同仁公司近日對中國發表悲觀看法,聲稱“我們目前處於不確定性最高的時刻。眼下沒有安全的投資領域,投資環境看似風險升高”。
這不僅給中國央行,還給英美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央行造成很大困擾。
英國通脹率位於零水準,遠低於英國央行2%的目標。而以美聯儲重視的通脹指標衡量,美國通脹率為1.2%,低於2%的目標。這些都削弱了加息的理由。
歐元區去年對通縮的擔憂最嚴重,歐洲央行因而自3月起注資1萬億歐元入市。7月27日出爐的公報顯示,歐洲央行警告,打擊通縮的戰爭尚未結束。公報稱:“從統計的角度看,要辨別出通脹的轉捩點還為時過早,需要更多數據來印證這一轉捩點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