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談上半年經濟:緩中趨穩 穩中向好 穩中有進
- 發佈時間:2015-07-29 10:28:47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李春暉
穩在何處,好和進表現在哪
7月28日,在國家發改委舉行的“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用“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穩中有進”12個字來形容上半年國民經濟的運作情況。
李樸民對這12個字做了進一步説明。“穩”,可以從六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增速穩,上半年GDP增長7%,與全年的預期目標一致,而且一、二季度的增速都是7%,沒有出現大的波動;二是消費穩,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實際增長10.5%;三是物價穩,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呈現溫和上漲態勢;四是就業穩,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1.8%,6月末,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6%,比一季度末降低了0.13個百分點;五是農業穩,全國夏糧總産量比去年增長3.3%,夏收油菜籽産量比上年增加16萬噸,增長1.2%;六是收入穩,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7.6%,繼續快於GDP增速。
“好”和“進”,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優化,新的增長點加快孕育,新的增長動力加快形成。李樸民從5個方面做了解讀。
一是經濟回升勢頭良好。一些經濟指標從二季度以來逐月企穩回升。例如,6月份的PMI達到了50.2%,連續4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加快。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1.4%,增速與1—5月份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月份實際增長10.2%,6月份增長10.6%,增速也在逐月加快。另外,6月份,以美元計價的出口總額同比增速由負轉正,增長2.1%。
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升,上半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個百分點。産業結構繼續優化,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了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資訊、旅遊、休閒等服務消費穩中趨旺。高技術産業快速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增速高於整體工業4.2個百分點。“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等三大戰略的輻射帶動作用在日趨顯現,國家級新區、産業轉移示範區等在區域發展中的新引擎、新載體、新樣板作用更加突出。節能減排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一季度擴大0.3個百分點,同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都保持了較快下降的勢頭。
三是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今年以來,又取消和下放了139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了非行政許可審批的類別。投融資、價格改革不斷深化,以特許經營、PPP模式等市場手段吸引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政府定價目錄大幅減少了60%。絕大多數藥品價格實現由市場競爭形成,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啟動實施,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基本理順。財稅、金融改革穩步推進,電改、林改、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方案出臺。對外開放繼續擴大,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若干意見出臺實施,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穩步推進。修訂發佈了《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中韓、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簽約。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8%,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增長29.2%。
四是創業創新亮點紛呈。大力推進雙創的若干政策措施發佈實施,“網際網路+”向更廣闊領域拓展,為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動能。上半年全國新登記註冊的企業同比增長19.4%,註冊資本增長43%。創新成效不斷顯現,前5個月,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行業規上企業的收入同比增長10.8%,利潤同比增長20%。網上零售額繼續保持較高增速,今年上半年又增長了39.1%。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鐵路機車增長速度有的實現了翻番,有的增長在50%以上。
五是民生得以持續改善。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長保持“雙快”,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民生領域的投入繼續增加,教育、醫療、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進一步提升。社會保障繼續擴面提標,困難群眾、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較好保障。上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349萬套,新開工455萬套,分別完成全年目標的72%和61%。
下半年宏觀調控走向如何
下半年宏觀調控的走向如何,是各方面非常關注的問題。李樸民表示,上半年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多重目標、多種政策、多項改革的統籌協調,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適時加大定向調控的力度,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降息降準、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及時下達新增債券和置換債券發行額度,實施七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和六大領域消費工程,創新完善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完善出口退稅,調降住房首付比例和交易環節稅收等。同時,強化政策措施的督促檢查,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使國民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下半年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
從發改委工作的著力點來説,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注重釋放有效需求。以增加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來促進傳統引擎的升級,進一步充實重大投資工程包和消費工程,繼續在一些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以及現實需求大、投資消費有機結合的領域加大投入,發揮好內需對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撐作用。二是注重更好地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定向支援,進一步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有效降低融資成本。三是更加注重依靠創新來驅動發展,加快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加快發展新産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産業的有序轉移,加強國際産能與裝備製造合作,紮實推動三大戰略的實施,著力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四是更加注重改革措施的落地見效。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力度,繼續推出一批重大的改革舉措,充分調動地方、部門和廣大企業的積極性、創造性,不斷釋放改革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