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中心張立群:經濟增速下調底線可穩在7%附近
- 發佈時間:2015-07-21 19:18:22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中國經濟增速下調的底線應該且可以穩定在7%附近
張立群
隨著國內外發展環境的變化,中國正在經歷經濟增速的“換檔”。2011-2014年,經濟增長率由9.5%持續下調到7.4%;今年上半年進一步下調到7%。隨著穩增長政策效果的持續顯現,目前經濟增長開始顯現築底企穩態勢。由於對中國經濟增速下調的原因認識不盡相同,對保持必要的經濟增長水準認識不盡相同,因此對經濟增速下調底線的認識也不同。
一、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高於7%
潛在經濟增長率一般是指一國(或地區)的生産要素可以支援的最高經濟增長率。生産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資金(資本)和技術等三個方面,也包括自然資源和環境潛力。分析潛在經濟增長率,主要需分析這些要素的最大支援能力。人力資源、資金等要素可以量化分析,但技術進步、制度安排等因素的變化則不易量化。一般用較長時期實際經濟增長率超過同期人力資源和資金(資本)等要素增長率之後的差值,即全要素生産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增長率來表現技術、制度等要素的貢獻。這其中的缺陷是:實際經濟增長率不僅受要素供給狀況的影響,而且受需求狀態的影響。以實際經濟增長率代表産出增長率,進而度量技術、制度安排等要素貢獻的變化,往往會與需求因素的影響相混淆。比如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出口增速下降,進而引起的經濟增速下降,就有可能被計算為技術、制度等因素貢獻率的下降。
從以上分析看,測算潛在經濟增長率的變化,應以人力資源、資金等可測度因素的變化為主,輔之以對技術進步、制度安排等方面變化的定性判斷。
1、人力資源供給條件沒有發生明顯改變
2002年到2013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持續保持增長態勢,2014年出現減少,但幅度很小(145.6萬人),勞動年齡人口總規模持續保持在10億人以上。與此同時,就業人員總規模持續擴大,非農産業就業規模持續擴大,農民工規模持續擴大;但其總量與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比較差距明顯。這表明中國人力資源供給條件沒有發生明顯改變(參見表1、圖1)。總體仍處於勞動力利用不充分狀態。
表1:2002-2014年人口與就業數據
15-64歲人口(萬人) | 就業人員合計(萬人) | 非農産業就業人員合計(萬人) | 農民工(萬人) | |
2002 | 90302 | 73280 | 36640 | |
2003 | 90976 | 73736 | 37532 | |
2004 | 92161 | 74264 | 39434 | |
2005 | 94144 | 74647 | 41205 | |
2006 | 95037 | 74978 | 43037 | |
2007 | 95794 | 75321 | 44590 | |
2008 | 96547 | 75564 | 45641 | 22542 |
2009 | 97418 | 75828 | 46938 | 22978 |
2010 | 99898 | 76105 | 48174 | 24223 |
2011 | 100243 | 76420 | 49826 | 25278 |
2012 | 100334 | 76704 | 50931 | 26261 |
2013 | 100557 | 76977 | 52806 | 26894 |
2014 | 100412 | 77253 | 54463 | 27395 |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圖1
2、資金供給條件沒有發生明顯改變
2002-2014年,中國國民總儲蓄率持續保持在40%以上的較高水準,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參見表2、圖2)。目前人民幣存款餘額達132萬億(個人存款餘額53萬億),支援經濟發展的儲蓄和資金供給仍然比較充足。
3、技術、制度等方面的條件沒有發生明顯改變
2002-2014年,在世界技術進步的大潮中,中國與世界經濟之間的交流更為密切,支援技術進步的環境總體趨向改善;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使經濟發展的體制條件趨向改善;資源環境約束雖然趨向增強,但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效果也在不斷提高,資源與環境約束並未明顯加強。綜合分析,人力資源與資金以外的要素條件沒有發生明顯改變。
2002-2014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92%(按可比價格計算),如果以這一中長期的産出水準為依據,則中國目前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在9%以上;考慮到持續高增長造成的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加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條件後,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至少也在7%以上。
二、決定經濟增速“換檔”的主因是需求條件變化
潛在經濟增長率實現的水準,至為關鍵的是需求條件。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深刻影響,降低了中國外需(出口)的增速;國內房地産、汽車市場的調整,降低了內需(投資、消費)的增速(參見表3,表4)。在兩方面需求增速都明顯降低的背景下,經濟增速“換檔”不可避免。
應該注意到,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在結構深刻調整中總體趨穩;我國對外經濟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穩出口的政策不斷完善,今年以來出口增長降中趨穩態勢逐漸明顯。國內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正在化解原有大城市主導、低水準擴張城鎮化帶來的矛盾。城市群作為主體形態,有效拓展著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使人口過度集中于大城市的狀態開始改變,原有城鎮化模式帶來的房地産和汽車發展空間狹窄的矛盾開始趨向緩解。面向未來,中國城鎮化潛力巨大。2014年中國按常住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為54.77%(2012年按照戶籍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為35.33%)(參見表5),與完成城市化的國家比較(城鎮化率一般在80%左右),差距還很大。未來中國的城鎮化率必然會持續提高,城鎮人口會持續增加,與人口增加特別是戶籍人口增加相聯繫的城鎮住房需求將持續增加。隨著城市群發展帶來的城市體系空間擴大,汽車進入家庭的活動也將持續推進。因此住房和汽車市場仍然有巨大發展空間。還要注意到,到目前為止的住行改善和城鎮建設,總體是解決了從無到有的矛盾,而對比發達國家的水準,我們還要完成從有到好的任務,其中蘊含的發展空間更為巨大。綜合分析,當前住房、汽車市場調整是與城鎮化發展模式轉型相聯繫的階段性調整,調整後的發展空間仍然非常廣闊。今年以來房地産市場銷售形勢已經明顯回暖,房地産企業發展環境趨向改善;與新型城鎮化相聯繫的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群內各個城市間的互聯互通,城市地下管網補課,各類公共設施等)任務巨大,一帶一路開啟的全方位對外開放,帶來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任務也明顯增加,這些都會推動基礎設施投資保持較高增速。綜合看,支援投資增長趨穩的因素明顯增多了。另一方面,近年來確保民生穩定的政策取得明顯效果,經濟增速“換檔”並未使人民生活水準“換檔”,在就業穩定、居民收入增長穩定等因素支援下,消費需求持續平穩增長,成為內需增長的穩定器。
綜合以上分析,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外需、內需條件總體趨穩,為經濟增速回調觸底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中國需要把經濟增速穩定在7%附近
隨著經濟增速降低,近年來企業困難不斷加大,財政收支壓力不斷加大,銀行資産壞賬率提高,今年以來,局部就業形勢也出現壓力。這些情況表明,必要的經濟增速是支援經濟增長可持續、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可持續的必要條件,是確保就業和民生穩定的必要條件。中國需要把經濟增速穩定在7%附近。
基於需要和可能,今年以來政府適度加大了穩增長的政策力度,目前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儘管未來國內外經濟環境還有諸多風險和挑戰,但基於對中國經濟增長條件的分析,也基於對中國政府多年積累的宏觀調控經驗和能力的認識,我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回調的底部已經開始顯露。展望全年,在客觀條件支援和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背景下,預計中國經濟運作將企穩向好,全年經濟增長率有望略高於7%。(來源: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