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專家:深圳可穿戴産業須走出“外熱內冷”

  • 發佈時間:2015-05-18 02:33: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我給可穿戴稍微潑一點涼水,不要太熱,要穩步前進。”面對當前火爆的“可穿戴熱”,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發出産業提醒。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對此表示了相同的意見。

  4月23日—25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中國電腦學會以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同主辦的“2015可穿戴與醫學變革研討會、第五屆全國可穿戴計算學術會議”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行。會議同期還舉行了“2015創客論壇:智慧穿戴方案與體驗”、“2015創客·投資人·産學研政領袖峰會”及“創客時尚T臺秀”活動。

  在4月23日的院士論壇上,俞夢孫、姚建銓等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智慧可穿戴和醫學變革進行了解析和研討。

  針對當前可穿戴産業的片面發熱,俞夢孫提出了五點建議。他説,發展可穿戴産業,首先要擺正“目的點”,特別需要具有SIR模式的可穿戴技術,要在可穿戴條件下方便調控,增進健康,而不能把第一目標放在經濟上;第二,可穿戴設備要從生理原理上發明與醫學需求接軌的新技術,比如血壓、生物反饋等;第三是要從電子技術角度設計低功耗ASIC、新電源等等;他認為,在我國發展可穿戴産業不要盲目與國際接軌,要鼓勵扶持中國原創,建立自己的標準;最後,他建議為發展可穿戴産業建立專項基金。

  在《簡談穿戴儀器為遠端醫療及智慧養老開闢了捷徑》的報告中,姚建銓提出,現在面臨各色錯綜複雜的可穿戴設備,需要統一的可靠的管理、分析和服務的共用平臺,這是可穿戴設備發展的突破點。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生物醫學工程中心主任奚廷斐教授説,行業人士應當重視一些客觀問題。比如,很多可穿戴産品多為智慧手機“配件”,獨立性不強,目前一般還是輔助的工具,功能不完善,精度也不夠。他指出,大部分智慧可穿戴設備都強調以數據為中心,以期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可靠數據分析,但是由於大數據服務平臺進行數據總和的方式標準各不相同,導致數據標準多樣化,不同平臺間的數據不能互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機交互設計和用戶體驗。同時,當前可穿戴産品電池耗能壽命還比較短。另外,費用昂貴,滲透率低,這也是目前可穿戴發展中的一個問題。他説,如果這些方面得不到突破的話,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可能停留于表面好看,但實際應用卻一直不能向前。

  會議中有人提問,如何看睡眠監測市場的需求以及睡眠監測的技術的發展或未來?對此,長桑科技總經理韋傳敏説,他個人反對用手環的方式來做睡眠的,因為睡眠學科必須跟大腦相關,是腦科學的最終結果。現在的手環還不能真正解決睡眠問題。他的回答,讓人們對當前可穿戴設備的功能應用開發提出了思考。

  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説,目前可穿戴産品的相關技術開發,基本上還停留在人的表皮,因此他認為當前可穿戴技術還只是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在他看來,可穿戴産品技術應當“由表入裏”,這裡面的發展空間還非常大。

  在可穿戴設備領域,深圳具有雄厚的産業基礎。最新統計顯示,深圳可穿戴設備企業已逾千家,年産值已超10億元,在全國乃至全球佔領了先發之機。深圳可穿戴設備産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已正式出臺,市財政每年撥出5億元作為産業發展專項資金。

  然而,也有業界人士分析認為,前景看似一片光明的可穿戴産業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市場上缺乏“殺手級”應用産品,導致可穿戴市場一直處於“外熱內冷”的尷尬境地。據不完全統計,深圳從事智慧手錶、智慧手環研發的企業超過300家,而更高技術含量的智慧眼鏡、智慧頭盔等産品難覓蹤影。這一現象的背後,既有深圳智慧終端硬體領域積累深厚之喜,也存可穿戴設備軟體和應用服務層面實力較弱之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