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擁抱“文化+”
- 發佈時間:2015-05-17 05:46:1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10年前僅佔GDP比重2%左右的産業,如今一躍成為深圳六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中發展最快的産業之一,深圳文化産業的發展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14年,深圳文化創意産業實現增加值1553.64億元,比上年增長15.6%,佔GDP的比重達9.7%。曾經一度被稱作“文化沙漠”的移民城市,是如何凝聚文化産業發展所需的創意、創新和人文精神的呢?這種能量和活力又是如何持續下去的呢?
“文化+”展現無窮魅力
連續5次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的華強文化科技集團打造了“方特歡樂世界”“方特夢幻王國”兩個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主題公園品牌。華強文化還開創了中國文化科技主題樂園“走出去”的先河,其主題公園被認定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2014年,華強文化科技集團銷售收入23.54億元,凈利潤7.23億元。
在深圳這片創新的土地上,像華強文化科技集團一樣依託“文化+科技”的協同力量,實現自身轉型升級的企業還有許多。目前,深圳市文化産業企業已超過4萬家。據不完全統計,深圳的文化創意企業中,境內外上市企業目前已達35家。這些企業如同“細胞”一樣,通過業態升級獲得“造血”能力,為文化産業的健步前行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能。
“‘文化+’模式是深圳文化産業發展的成功模式!”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一語破題,“深圳文化産業之所以能夠快速起飛,拔地而起,是因為沒有就文化而論文化,沒有自設窠臼發展文化産業,而是積極主動有意識地把文化和其他業態嫁接在一起推廣。”
如今在深圳,從“文化+科技”,到“文化+金融”,再到“文化+創意”“文化+休閒”“文化+旅遊”“文化+體育”……“文化+”不但促進著新興業態的蓬勃發展,還在潛移默化中改善著人們的生活,在舉手投足間提升著生活品質、社會品質和人的素質。如果説“網際網路+”代表著科技大融合,那麼以人文氣息為底蘊的“文化+”無疑也具有普適的融合力和創造力,並且正在為這座城市注入著創意和活力。
對於這種轉變,産業內的實踐者感觸頗深。深圳出版發行集團總經理尹昌龍告訴記者,“文化産業更多依靠創意資源而不是物質消耗來推動經濟發展,也因此成為經濟轉型中非常關鍵的節點。”
文化實踐自奮蹄
放眼世界,世界上一流城市靠什麼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和影響力?經濟基礎固然重要,管理水準固然重要,但文化影響力無與倫比,“成為深圳城市文明的重要標誌,最終決定城市影響力的是文化。”王京生説。
實施“文化立市”戰略,深圳著力營造城市成熟而流動的文化氛圍。“讀書月”讓愛讀書成為這個城市的一大特色;“社科普及周”目前已連續舉辦12屆,通過一系列知識性強、參與度高的活動,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培育市民的人文素養;每年舉辦的“創意十二月”活動,10年來累計也有近600萬市民參加……深圳正在用行動告訴人們:來吧,需要知識這裡會給你給知識,需要讀書這裡創造條件,需要展示空間這裡會給你發展空間。
在不斷的探索中,深圳找到了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和文化自強,並讓這種精神在整座城市激蕩起來,形成了健康蓬勃的文化狀態。如今,深圳的文化實踐正在從自發走向自覺,並將在創新創造創業的大潮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文化創意産業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好的舞臺之一,也是最廣闊的空間之一。”王京生告訴記者,“每個人每天都會有新的想法,創意無大小,而它恰恰是文化産業發展的靈魂。‘文化+’的模式,可以使所有想創業創新的人都可以在文化産業中尋找到自己的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