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劉世錦:經濟增長轉向中速 探底過程尚未結束

  • 發佈時間:2014-11-06 07:0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三季度經濟數據。這些數據出來後大家都在討論。看法有很大差別,一種看法認為7.3%的增長速度是最近幾年最低的,這個形勢恐怕不太樂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增長的潛力,疑慮好像也在增加。這種觀點主要是從增長速度來看。另外一種觀點,如果從我們國家所處的發展階段,從我們的結構轉型、發展方式轉型這個角度來看,得出的結論就完全不同,我想從這一角度來談點想法。

  轉型還算成功 問題仍然可控 /

  現在中國經濟所處的大背景是,我們已經高速增長30多年了,最近兩三年經濟開始出現放緩勢頭。怎麼來看這一現象?4年前,也就是2010年的時候,我們做了一項研究,“二戰”以後,幾十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都進入了工業化進程,但是多數尚未成功就落入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只有13個經濟體,其中包括日本、南韓、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我們所熟知的東亞的後發追趕型的經濟體,他們進入了高收入行列。這些成功追趕型的經濟體,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也經歷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當每人平均GDP達到11000國際元 (國際元是購買力平價指標,按照美國經濟史學家麥蒂森的數據,用的是1990年的價格來計算)的時候,這些經濟體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增長速度的回落。回落的幅度一般是在一半左右,有的比一半還要大。當時我們關注到這樣的現象以後,回頭看一下中國,中國當時也做了幾種不同的測算,一個是把中國整個國家總體上進行了測算,第二是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發展水準是不一樣的,分成了6組進行測算,測算了重要的每人平均實物量,包括鋼鐵、汽車、發電量。令我們吃驚的是得出的結論,中國的經濟增長的拐點,2013年到2015年就會下行,當時我們提出了一個觀點,中國經濟將會進入由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轉換的判斷,當然,4年前,做這樣的判斷,多數人是不同意的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呢?中國經濟一直在高速增長,速度怎麼可能下來呢?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確實最近兩三年的時間,一直在下行,我們的經濟是2008年遭遇了國際經濟危機的衝擊,政府實施了刺激政策,到2009年中國經濟大幅度回升,201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就處於高點。從那個高點以後經濟增長速度就呈回落態勢。我們進行了測算,到2014年底的時候,每人平均GDP利用國際元計算已經非常接近11000元,中國東部沿海省份前兩年已經達到這個水準,所以會看到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回落率先已經發生了。4年前我們做的研究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邏輯上的推論,已經變成了現實。

  最近兩年應該説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接受了這樣一個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階段轉換的基本看法,這也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新常態。我想增長速度放緩僅僅是一個表像,我們更多的是要看中國經濟正在發生具有長期意義的結構性變化。首先我們會看到第三産業的比重,去年已經超過了第二産業,消費的比重前年已經超過了投資,去年是有所反覆,但是今年又拐回來了,還是消費超過了投資。出口,中國過去出口經常是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但是最近兩年出口的增長速度已經在下降,我們估計以後會保持5%到10%的水準,今年上半年出口還是負增長,原因主要不是因為國際形勢的發展、國際需求的變化,而是我們的出口競爭力在下降,由於我們的勞動力、土地、環境等要素成本的上升,由於我們匯率水準的上升,我們的出口競爭力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必須更多地依靠內需。過去講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是什麼問題呢?投資為主,工業為主,更多地依靠外需。現在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上面提到的幾個數據已經説明瞭這一點。

  另外一方面,在經濟轉型期,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最近一兩年,我觀察到有一些積極的變化,比如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吸納能力在提高。我們的就業雖然説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説結構性就業的問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是存在的,與此同時,民工現在還缺乏,總體來講中國現在就業的壓力和2008年相比沒有那個時候大了,很多地方還在缺人。

  企業的盈利水準有所提高。這也是我們最擔心的一點,因為中國經濟過去是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的經濟類型,當增長速度往下落的時候,一般的效益水準也往下落,但是最近兩三年大家會看到我們這個度,這條紅線是落了一下,又比較平穩地往上走,特別是今年以來是往上走的,今年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速度達到10%,財政收入雖然説有所波動,有一些地方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困難,總體來講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今年1~8月份有8%的增長幅度。除此之外,財政金融風險有所加大,最近大家會看到一些報道,因為經濟形勢變差,一些地方風險在加大,但是我想説我們還是沒有突破底線,沒有出現全局性、系統性的風險。雖然有風險,但是總體上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中國抵禦風險的實力和能力在全球範圍看相當高、相當強。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在穩定地增長,資源環境的可持續性,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最大的挑戰已經不是理論問題了。

  我們的經濟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問題還在可控範圍之內。問題還沒有大到不可收拾,所以我們的經濟轉型還能夠比較順利地推進,怎麼來看中國目前的經濟,目前的放緩?我認為:第一,這是正常現象,體現了經濟增長的規律。剛才已經講了國際上來看到了11000國際元的時候都出現了這種狀況,而且這是成功的回落,也就是説把工業化階段能夠提供的經濟增長的潛力弄得差不多了。所有落入 “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早就掉下去了,撐到11000國際元的時候才回落,我們是成功者。

  第二,這是潛在增長率的下降。我們一些地方增長速度回落了,一些領導同志就講這是我們主動調控的結果,言下之意哪天想讓它上去還能上去,能上去嗎?恐怕不行了,潛在增長率下來了,硬上去還是會下來的,下來以後代價很高,有同志講了一句話:我們可以反週期但是不能反規律,這是規律性表現的話,還是要服從和遵循。

  第三,國際範圍來看,如果今後一些年我們即使是保持百分之六七的增長還是相當高的。國際上有幾個國家可以達到這個水準?我們説從中國的角度講我們的速度是中等速度,國際上來講我們仍然處於高速度,我們稱其為中高速增長。還有一點是我們的增長速度放緩了,但是我們的增長基數在持續增大。2000年的時候,對應的新增量是1000億元人民幣,2013年是五六千億元人民幣,看到這個數據會明白為什麼這兩年的就業形勢還不錯,2005年的時候增長一個百分點吸納的就業是800萬,2013年的時候增長一個百分點吸納的就業人口是1400萬~1600萬人,所以説經濟總量擴大以後一個百分點的量比以前大多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所回落,但新增量還很大,中國的市場潛力還很大,中國市場經濟的前景很好,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説中國的經濟不行了。

  即使是我們的速度有所降低,我們仍然可以如期實現2020年我國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國際上有兩個指標,一個是按照現價美元計算的中國GDP的總量,有很大的可能性在2020年,或者稍後一兩年趕上或者超過美國。這個事最近也有一些研究,一些議論,前幾天IMF有一項研究成果,認為按照購買力平價,中國已經超過了美國。但購買力平價有爭議,按照現價美元計算那個時候也會超過美國的,那個時候我們的每人平均收入比較低,只相當於美國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但是那個時候我們的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就可以進入世界上高收入國家的行列。

  所以,經濟總量最大,進入高收入國家,這兩個目標還是很鼓舞人心。今年儘管增長速度有所回落,但是我們的結構調整和總體品質還不錯,有些方面進展有突破性和長期意義。我們對中國經濟轉型,總體上來講不必悲觀,從大的規律上講已經到了這個階段,現在總體來講轉型算是順利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有,但是問題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我們對整個形勢還應該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增速放緩 競爭力基礎何在 /

  最近兩年,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是一個過程,目前這個過程還沒有結束,也就是説中高速增長的底到底是多少?現在還沒有探明。我個人的看法,這個探底的過程還沒有結束,下一步還需要再往下探。最近兩年中國經濟一般到年終的時候有一個反彈,這個時候樂觀的判斷就多了一些。有一些人認為中國經濟又會重回高增長軌道,我們的判斷認為不會,這只是一個短期反彈。因為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探底過程沒有完成,所以我們會看到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總體比較大,但是這個底總是會探著的,探底的過程怎麼解釋,怎麼判斷探底就成功了,這裡面有一個分析邏輯。

  我覺得經濟增長的新常態,首先就是增長速度由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將來所謂的中高速增長,這個底還沒有探明,目前百分之七點幾的增長速度不是底,還在往下探。但是增長速度非常表面化,關鍵是要看背後發生什麼變化。背後首先發生的是結構變化,現在我們消費服務業已經超過了投資和第二産業。消費服務為主,內需起更大的作用。增長的動力,下一步要更多的依靠生産力的提升和創新的驅動。發展的目標,這麼多年我們非常重視速度,但是以後的速度要服從於品質,由品質決定速度,要更加重視把增長品質和效益切實地擺到整個經濟工作的中心位置。

  我們的體制也要跟著轉型,有效的政府加上有效的市場,由數量擴張型的體制特徵轉向創新引領型的體制特徵,這樣就回到今天談到的創新問題。我講新常態,核心的問題是要提高效率,提高效率中間要做到最基本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鼓勵創新。怎麼促進創新呢?我想簡單地説兩個問題,對我們下一步企業的創新非常重要。一個問題是企業盈利模式的改變,我們對增長新常態感覺到品質到底好不好,可以提出“六可”的目標,就是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就業可充分,風險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資源環境可持續。

  做到這個不容易,大家關注的重點不一樣,有人注重就業,這是對的,但是我認為企業盈利某種意義上跟就業不一樣。只有解決了就業的問題,這個企業才能招工人,財政才有收入,風險才能得到控制,才能給工人多發點錢,多增加點收入,資源環境才可持續。企業盈利模式的轉型我們認為非常關鍵。當經濟增長速度10%左右的時候,大部分的企業都是盈利的,過去我們經常講中國增長速度太高了,能不能速度低一點,企業的效益好一點,但是實際情況一看是相反的,速度越高,企業的效益越好,為什麼呢?因為有各種各樣的規模經濟,使每一單位的産品固定成本可以攤低的,這樣節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中國過去是和高速增長相適應的盈利模式,我們曾經做過測算,如果中國這個盈利模式不變的話增長低於7%的時候,大概40%甚至接近一半的企業是虧損的,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落到7%甚至更低以後,大部分的企業能否盈利,這是要解決的問題。實現盈利模式的轉型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包括企業組織形式的變革。可能在新常態下,將來交出的成績單,企業的盈利狀況是比較好的,更重要的方式,你是具有可持續性的,你是穩定的。

  第二個問題,10年以後,20年以後,30年以後,中國應該形成穩定的、具有行業競爭力的企業,現在全球化發展的程度比較高了,所有的國家,包括一些大國,他們不可能在所有的行業都具有競爭力,但是一定在一些行業中有相當強的,比較穩定的,具有可持續性的競爭力。比如説美國,美國的強項在什麼地方呢?高端製造,航空航太,還有農業。咱們坐的波音飛機、空客都是美國和歐洲生産的,IT産業的上游,iPhone6最近賣得很熱,晶片是美國的矽谷設計的,日本和德國主要是精密製造。中國經過這麼多年經濟放緩以後,快速擴張期結束以後,將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整合過程,很多企業要被淘汰,被別人兼併,最後留下一些企業和行業具有競爭力,到底是哪些行業具有長期穩定競爭力,這不是我們誰説了算的,也不是政府説了算的,是要通過市場競爭才能決定的,這是一個市場競爭的結果,但是我想強調一下,中國一定要吸取一些國家製造業的教訓,中國製造業的比重不能降得太低,中國下一步的産業升級核心是製造業,至於哪些行業留下來,具有長期穩定的競爭力,有些人想一定是高科技行業,會有一些高科技行業,但我們想多數還是所謂的傳統行業,一定要看好傳統行業,像法國的紅酒算什麼行業,義大利瓷磚、服裝,這些行業都很有競爭力,特別是農業,大家感覺到農業越來越重要,農産品的價格賣得相當高,食品安全的問題解決好了是盈利水準相當不錯的産業。農業是傳統行業,每天早上起來以後,都得吃飯,而且想吃得香一點、好一點、衛生一點、安全一點,是真正的朝陽産業。中國將來真正具有競爭力的可能相當一部分是傳統行業,關鍵是我們有一種不可模倣、不可替代的競爭力和能力。國家來講下一步應該有相應的政策,鼓勵競爭,鼓勵具有長期競爭力的企業行業脫穎而出,能夠把優勢發揮出來,這是中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競爭力的基礎所在。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