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經濟增長中國動力不可忽視

  • 發佈時間:2014-08-22 15:34:35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鈺蕓 連建明

  人物簡介

  黃海洲,1983年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獲電氣工程學學士學位,1987年于上海理工大學獲(中美聯合)系統工程學碩士學位,1994年在印第安納大學Kelley商學院獲商業經濟學與金融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師、董事總經理。

  黃海洲長期在海外著名金融機構工作,1998年至2005年,任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先後任貨幣匯兌部、歐洲部和研究部經濟學家和高級經濟學家。2006年至2007年,任職巴克萊資本,任大中華區研究主管兼首席經濟學家。2008至今任職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他對世界經濟有深入研究。

  個人觀點

  黃海洲在最近一次演講中認為,隨著上海自貿區的推進、金磚銀行落戶上海和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中國經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對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分有利。

  新興市場國家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印度,印度的新總理剛剛就任,期待印度啟動一輪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改革。

  前不久,由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卓越國購發展專項基金/卓越發展研究院主辦的“2014世界和中國經濟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師、董事總經理黃海洲在會上作了題為“去杠桿化與長期性經濟停滯”的演講。

  黃海洲認為,未來對全球經濟增長應該還是可以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他把全球經濟劃分成三個板塊,即美國、歐元區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他説,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後,這三大板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板塊一 美國5年完成去杠桿

  首先,美國經濟去杠桿化過程基本完成了。黃海洲展示一張PPT進行解釋:這張圖是美國經濟四大塊的資産負債表,最下面一條曲線是美國的金融業,美國的金融業杠桿比例2008年高點時,負債率佔GDP比例高達120%,經過5年的調整,金融業去杠桿化過程已經完成,現在實際上的負債率80%不到。第二條線是美國的家庭,美國是個超前消費的國家,家庭借貸相對多一點,實際上負債率超過了90%。還有一條線是美國企業的負債率,相對比較低,危機之前、危機之後都比較低。最後再看政府負債率,金融危機之後政府負債率實際上大幅度提高了。

  為什麼政府債務大幅度提高?政府做了什麼?黃海洲解釋説,一是政府財政赤字很大,美國政府給老百姓進行一定補貼如舊車換新車等等,使得赤字進一步加大;二是幫助金融業,尤其幫助銀行業快速降低杠桿率,也幫助家庭部分降低杠桿率。這些因素使得政府杠桿率往上提升。家庭降低杠桿率會造成美國消費下滑太猛,不過,過去幾年雖然美國經濟增長不力,沒有出現當時擔心的大蕭條式的危險。

  到今天為止,美國的金融系統、企業系統都具備了再出發的條件。因此,美國經濟具備了一系列再出發的條件,因為美國花了5年時間去杠桿,目前去杠桿化已完成。

  其次,黃海洲講了歐洲主要是歐元區板塊的情況。歐元區板塊從四個維度來看:金融系統、企業、政府、家庭,這四塊中,歐洲政府的負債率在金融危機以後也拉上來了,但是,政府的負債率上去了,並未有效幫助金融系統去杠桿。那麼,錢到哪去了?第一,歐洲社會福利支出所佔的比例較大,危機時失業率上升,社會福利支出增加。經濟增長下行,社會福利反而增加,造成政府杠桿率上升很快。政府杠桿率上升之後這部分錢,基本上都用於社會福利支出,沒有能夠幫助政府去杠桿。

  另外,歐元區裏沒有財務統一。有問題的國家沒有錢,如西班牙、希臘,到了國債都發不出去的地步。按道理來説如果能進一步提升國債的水準,有可能幫助銀行去杠桿,但是這些國家沒有這個能力。沒有問題的國家,比如説德國根本不需要再進一步的去杠桿。

  所以,社會福利和歐元區財政體制的原因,造成歐洲政府杠桿率上升,但是歐洲去杠桿過程尚未完成。因此,過去5年歐洲還是在泥潭裏打滾。

  如果把全球分成三大板塊,美國、歐洲、新興市場國家,那麼,美國去杠桿化過程已經完成;歐洲去杠桿化尚未開始,但是歐洲沒有加杠桿;而新興市場國家過去5年都在加杠桿,銀行給企業貸款佔GDP的比例,包括中國在內都是在上升。

  板塊二 歐洲沒有找到好辦法

  未來世界經濟會如何發展?黃海洲博士認為,一個結論是美國可以加杠桿了。美國去年銀行股股價漲了很多,雖然今年一季度美國GDP增長速度不好,但美國就業率在提高,實際上超出市場預期,因此,美國實際上具備了加杠桿的條件。

  同時,如果從實體經濟來講,美國還有順風順水其他5個條件——

  ● 第一,美國資金實力比較強,利率從3%到13%。

  ● 第二,美國的能源價格低,這是得益於這幾年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大量開發。

  ● 第三,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在下降,結構調整正在發生。整個勞動力成本在危機之後處於一個下行態勢。

  ● 第四,美國單一市場比較大,美國有15萬億美元的GDP,世界500強的公司裏面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美國市場規模從國內單一最大市場到全球佔的市場份額都是最大的。

  ● 第五,美國的技術儲備和技術創新能力很強。資産價格裏面很大一塊是靠技術進步在往上拉。2000年、2001年納斯達克泡沫破裂以後,美國新經濟經過幾年調整已經擠了水分,2008年以後又在往上拉。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在未來3年裏有可能成為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

  歐洲未來5年可能還是在打滾,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解決辦法。貨幣沒有同時解決過冷和過熱的問題,貨幣政策只能找一個中間值,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同時,去杠桿化的過程和結構調整的過程都相當困難,很大原因在於歐洲社會福利難以改革,還有財政沒有統一。

  新興市場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面臨去杠桿、調結構的過程,中國提的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經濟的狀態,也反映了過去5年的狀態。未來的狀況是這個狀況的反鏡像,新市場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巴西都面臨改革的挑戰。黃海洲説:我們已有的經驗表明,不改革不行,你做得慢的話市場像老虎一樣跟在後面追,你跑不過老虎就被老虎吃了。亞洲金融危機時,亞洲部分國家,以及拉丁美洲部分國家在金融危機的時候,都受過這方面的創傷。當然這裡也有一些外部條件,比如説看這些國家本身外債佔的比例有多高,尤其短期外債比例多高,相對來説,中國處在比較好的位置。

  還有一個困難,如果改革做得太猛,無序改革,也會面臨較大的困難。所以如何能找到一個比較好的、比較平緩的、比較有序的改革,穩步向前推進,這是考驗政治家和市場智慧的一個重大挑戰。

  板塊三 新興市場國家發展機會較大

  黃海洲認為,美國過去5年去杠桿的過程可以給我們提供了一定的借鑒。2008年,美國號稱是百年一遇的危機,最有可能出現兩個結果,一個是大蕭條式的去杠桿,上到華山頂,但是沒有找到華山下來的那條道一轉身掉到懸崖下面了。美國有9000家銀行破産,這讓人想起上世紀30年代美國遇到的危機。如果無序風險管理不當,就會出現這麼大的挑戰。還有一種可能是上到華山頂下不來,只能在華山上打坐,日本做過這個事情。過去20多年日本就是這樣過來的:零增長,零通脹。現在歐洲正在出現這樣的狀況,歐洲正在進入打坐的狀況。

  當然歐元區有好的國家,德國做得很好,基本上進入一個順風順水的狀態。如果比較中國和德國,今天的德國有點像2007年時的中國,德國經常賬戶的盈餘接近GDP的10%,中國2007年是這樣的狀態。所以進入危機以後,德國以前做的那些改革紅利都顯現出來了,如果從全球大的經濟體而言,德國最有競爭力。

  黃海洲博士總結全球經濟狀況時説,現在狀態最好的國家是德國,美國會漸入佳境,新興市場國家未來5年都面臨一個改革和去杠桿化的過程。中國處在一個相對比較有利的位置,因為中國資本目前不會面臨亞洲金融危機這樣的狀況,但是有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比如説印度、巴西、土耳其,挑戰較大,可能面臨資金流出的挑戰。

  當然,美國量化寬鬆退出是一個相對有序的退出,對全球影響比較小,今年新興市場股市表現較好,如印度股市漲幅較大;日元也出現升值;土耳其去年處在危機的邊緣,今年股市也往上漲了,貨幣也在升值。從這個影響來看,在相對有序退出的前提下,全球實際上發展機會應該是相當不錯的。而且,雖然美聯儲有序退出量化寬鬆,但歐洲央行在進一步地放水,日本央行還會做更大的量化寬鬆,全球總體上貨幣條件不會太緊。

  基於這些分析,黃海洲認為如果給全球經濟發展下一個結論,講全球未來處於一個長期停滯的狀態,這個結論下不了。他認為未來對全球經濟增長應該還是可以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他相信這裡面還是有很好的發展機會,包括中國,他相信中國在下一輪改革裏面會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一個重要的動力。

  中國經濟改革已經進行了30多年,新一屆政府進行的新一輪改革,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新興市場國家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印度,印度的新總理剛剛就任,期待印度啟動一輪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改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