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日媒:中國紅酒假貨氾濫仍是問題

  • 發佈時間:2015-11-16 09: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林  責任編輯:張少雷

  日媒稱,説起中國的酒,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黃酒和白酒。但是在近年葡萄酒熱的助推下,中國的紅酒消費量據説已經達到世界第一。中國的葡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法國,躍升至全球第二。國內産量不斷增加,品質也開始獲得國際認可。記者走訪了備受矚目的中國葡萄産區之一寧夏回族自治區。

  據日本《朝日新聞》11月13日報道,從自治區首府銀川市驅車約一小時的時間,記者來到了種植釀酒葡萄的果園,時值10月上旬,正是收穫旺季。

  寧夏類人首酒業公司董事長馮清告訴記者:“現在這個時間點葡萄的糖分和酸度正好達到平衡,早幾天或者晚幾天都釀不出好酒。”據他説今年的葡萄酸度較低,但糖分足夠,可以釀出口感順滑的葡萄酒。

  該地區年降水量平均200毫米左右,晝夜溫差較大。這種條件適宜葡萄種植,因而不斷有新的葡萄酒廠在此誕生。10年前酒廠的數量只有5家,現在已經超過70家。

  報道稱,馮清屬於半路出家從事釀酒行業的。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他經營的服裝企業業績惡化。由於喜歡和朋友共用美食,所以目光漸漸轉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一起品鑒的紅酒上。2009年馮清收購了一家葡萄酒廠。有賴於一位在海外工作過的中國技師的指導,酒的風味也固定下來。5年來酒廠的産量增長了30%,而且每年都會在酒類評選會上獲獎。

  馮清説:“紅酒屬於農産品,並不需要高級的技術和設備。只要認真就能做出好東西。我想我們已經達到世界水準的一隅。”

  在此教授紅酒釀造技術的義大利技師科森蒂諾打包票説:“15年前沒人知道中國紅酒,但是這兒的所有人都對釀酒滿懷熱情幹勁十足,早晚會成為義大利的競爭對手。”

  報道稱,紅酒的擁躉也在增加。地下倉庫裏排列著的橡木酒桶每桶的容量達到300瓶。酒廠向購買桶裝酒的客人提供兩年保管的VIP服務。按品質劃分,每桶酒的售價在5.6萬到10萬元人民幣不等。買家中不乏北京的老闆,目前簽約買主已經達到200人。

  現在面臨的問題是銷路。由於品牌知名度不高,八成的産量都被當地、周邊的陜西、甘肅兩省消費。剩下的兩成銷往北上廣等大城市。在獲獎後開始有海外客商前來考察,預計明年馮清的酒就將銷往歐洲。據説已經有日本的客商前來接洽。

  馮清説:“我們的酒裏蘊含著這裡的文化和風土,希望全世界都能享受到中國的葡萄酒。”

  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統計,2014年中國的葡萄種植面積(含食用葡萄)僅次於西班牙位居全球第二。2012年中國的葡萄酒産量已達世界第五。雖然在2014年下滑至第九位,但約112萬千升的産量仍高於德國和葡萄牙。

  包括進口在內,20年來中國的葡萄酒消費量翻了一番還多。2014年以約160萬千升排名世界第五。由於中國人對紅色這一喜慶顏色的偏愛,因而紅酒在中國的葡萄酒消費中佔據壓倒性多數。據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Vinexpo)計算,中國(含香港)在2013年已經超越法國和義大利成為全球第一紅酒消費國。

  據紅酒專家陸江介紹,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向好,紅酒熱潮大概在2005年中産階級開始擴大之時出現。雖然日常飲用紅酒的人並不多,但年節、婚禮、宴請等場合越來越多的人傾向選擇紅酒。

  2013、2014年的銷量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政府打擊腐敗導致公款消費減少所致,但陸先生心態積極,他認為:“此前的過熱勢頭多少有些不正常。對整個行業來説現在正是提高品質的好時機。”

  目前全行業面臨的棘手問題是假貨氾濫。據中國媒體報道,僅煙臺市自去年到今年查獲的假冒波爾多葡萄酒就達5萬瓶。其中不少廠家由於自己的牌子銷路差就大肆冒用知名品牌。有些酒的出廠價也就10元人民幣。

  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秘書長王祖明説:“假貨確實是大問題,但消費者在選擇葡萄酒時不僅關注價格和知名度,也開始關注口感。企業必須在提高品牌競爭力上下工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