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中國觀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已處"平底" 發展不能只盯著速度

  • 發佈時間:2015-10-12 08:03:28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7%,增速較去年進一步回落。在經歷了前些年的高速增長後,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速一直處於緩慢下行態勢。中國經濟何時能夠探明底部?會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關心中國經濟的人們不免會有這些疑問。

  增速換擋符合發展規律

  長期來看已經處於“平底”,保持中高速增長是目標,也是理想狀態

  10%、9%、8%、7%……近五六年,中國經濟增速持續回落。當前,這個下降通道是否已經接近或到達底部?未來的經濟增速會呈現一種什麼狀態?

  “任何一個經濟體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出現經濟增速換擋,這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也需要換擋。但需要關注的是,這兩年的下行速率已經明顯放緩。”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説,從2012年到現在,中國經濟增長運作的波動保持在7%—8%的窄幅區間內,這是自有季度GDP增速記錄以來從沒發生過的。看起來增速在下滑,但下滑是非常平緩的,也可以説長期來看已經處在一個“平底”之中。

  潘建成認為,“目前來看,今年經濟增長低於6.9%的可能性不大,高於7.1%的可能性也不大,實現7%左右的全年增速目標問題也不大”。

  那麼,中國經濟平穩放緩的態勢有沒有可能結束,並在7%左右的位置形成一個堅實的底部?“根據換擋的趨勢來看,這個‘平底’可能是略微向下傾斜的‘L’形平底。”潘建成説。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則認為:“從2007年之後,經濟增速的走勢像一個不對稱的‘W’,2008年、2009年是第一個底部,第二個底部出現後可能還需要過渡一下,當實現新興部門全面發力、存量部門整合完畢時會開始呈現出新一輪中高速增長的雛形。”

  如何判斷經濟增速底部是否形成?潘建成提出了動態均衡的分析方法:“中國經濟就是在壓力和動力兩種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動態向前發展的,二者此消彼長,不斷變化。當壓力和動力的動態均衡在一段時間相對比較穩定,就應該説出現了經濟底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經濟放緩達到均衡點須滿足三個條件:從需求側看,投資增速要“軟著陸”。從供給側看,過剩産能要“出清”。從增長動力看,新動力要成主導。“目前,新的增長點正在不斷涌現,但體量還不夠大,滿天繁星但無明月,新動力的增長尚不足以彌補舊動力的減弱。完成新老動力交替後,經濟就均衡了。”

  增速探底結束後,中國經濟將會如何運作,也有諸多猜測。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會出現“V”字形的觸底反彈,重回高速發展。對此,潘建成表示,國家實施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保持了換擋節奏的平穩、溫和,實屬不易。經濟換擋期沒必要追求高速增長,保持中高速增長是我們的目標,也是理想的狀態。

  看發展不能只盯著速度

  經濟增量正處於走出底部的過程,結構更優、品質更高、百姓獲得感更強都是亮點

  進入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階段,如同破繭成蝶,既充滿陣痛,又充滿希望。在這一階段,觀察中國經濟如果只盯著增速,難免失之偏頗。

  “一直以來,我們關注經濟增速的底部,卻忽略了經濟增量的底部。6年來經濟增量正處於走出底部的過程,傳遞出經濟走勢的積極信號。”潘建成説,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7%,這是在10萬億美元經濟規模上的增長,增量巨大。當經濟總量達到一定程度時,經濟增量就不容小覷。

  在經濟增速呈現“L”形平穩放緩的同時,我國經濟增量已經走出了一個平緩的“U”形反彈趨勢。據測算,2010年,我國的經濟增速是10.6%,按2014年不變價計算的增量是44700多億元人民幣,2015年假定實現7%的增速,不變價增量是44500多億元人民幣,為近5年來最高,幾乎與2010年10.6%的增速所對應的增量相當。

  再仔細分析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7%的增速,我們能在總體增速的“平淡”之中,看到其背後讓人充滿希望的亮點。

  經濟結構更優。經濟增長動力正從傳統産業轉向服務業。上半年第三産業增長8.4%,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服務業佔GDP比重提高到49.5%。同時,經濟增長動力正從傳統的投資、出口拉動轉向消費拉動。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同比提高5.7個百分點,消費拉動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顯現。

  經濟品質更高。經濟增長動力正在從高污染、高耗能行業,轉向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明顯快於工業整體水準。高技術製造投資增速也高於工業投資1.9個百分點,而高耗能行業投資低於工業投資4.8個百分點。

  百姓獲得感更強。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完成全年目標的72%,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左右,就業穩定擴大。同時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經濟增速,居民消費能力增強,物價保持基本穩定。

  “雖然經濟增速在下行,但新的增長點在孕育顯化,下一輪全球經濟週期逆轉的時候,中國可能會領先。”劉元春説。

  “評價經濟發展,老百姓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夠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同步、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經濟增長速度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潘建成建議更理性、全面地看待經濟發展,用更為綜合的指標去衡量:實現從增速到增量、從數量到品質、從速度到效率、從增長到發展的轉變。

  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經濟向好有基礎、有條件、有動力。如果滑出合理區間,有足夠能力應對

  近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仍面臨著一定下行壓力。有不少人擔心:中國經濟會不會“斷崖式”下跌、“硬著陸”?

  潘建成認為看待經濟風險,要有兩個結合:

  短期和長期相結合。“經濟發展是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短期來看一些經濟指標下滑或波動,並不影響經濟基本面和長期走勢,所謂‘形有波動,勢仍向好’。”

  局部和全局相結合。“局部地區、局部行業出現較大波動,放在全國整體來看完全可控。絕對不能以點帶面,對全國形勢作出誤判。”

  “著力防範和化解區域性、系統性風險,中國經濟不會‘斷崖式’下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判斷。

  從基本面支撐看,中國經濟有巨大的潛力和內在動力: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結構性改革源源不斷釋放的改革紅利;創業創新激發全體人民的無窮創造力;百姓生活對公共産品、公共服務巨大的需求;“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帶動等,中國經濟未來向好有基礎、有條件、有動力。

  從應對風險能力看,近幾年,儘管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央行沒有超發貨幣,政府沒有搞大規模強刺激,而是主要依靠改革增強經濟活力,既穩定了形勢,也為下一步調控留下了空間。“一旦經濟出現滑出合理區間的可能,我們有足夠的調控工具可用。”潘建成説。

  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中國經濟運作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要正確理解經濟增速回落,新常態下要有戰略上的平常心態。要引導社會對新常態有合理的預期,通過堅定不移的改革,使經濟增長平穩換擋。”潘建成説。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合理區間”也是動態調整的。“不同時期合理區間的上下限也應該有所變化。‘十二五’期間,增速保持7%—8%是合理的,‘十三五’期間,我認為6.5%—7.5%更合理一點。如果國際因素變化比較大,完全可以把上下限再平移0.5個百分點。”潘建成説。

  “合理區間主要取決於我們能承受經濟下行到什麼地步。比如,第三産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越來越強,同時勞動力供給回落,那麼即使經濟增速低一點,就業也不會有問題,這個時候合理區間的下限就可以低一點。”劉元春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